寻常痤疮临床路径

2016年县级医院版)

一、寻常痤疮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寻常痤疮(不伴有并发症)(ICD-10:L7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好发于青春期人群,好发于面部、上胸、背及肩部等皮脂溢出部位。

2.基本损害为圆锥形丘疹,又称粉刺,分为开放性的黑头粉刺和闭合性的白头粉刺,同时伴有炎症损害如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

3.一般无自觉症状,可有轻微痒、痛,病情时轻时重,呈慢性经过,可遗留色素沉着、瘢痕。

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及严重程度可将痤疮分为三度4级:

1级(轻度):仅有粉刺;

2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

3级(中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

4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2008年)。

1.局部治疗。

2.系统治疗(抗生素治疗、维A酸治疗、激素治疗)。

3.物理治疗。

4.中医中药。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70.0寻常痤疮(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局部治疗:外用A酸类药物、过氧苯甲酰、抗生素、壬二酸、二硫化硒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2.系统治疗

1)抗生素治疗:应首选四环素类,其次大环内酯类,疗程6~12周。其他如甲硝唑也可酌情使用,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菌药物不宜选择。

2)维A酸治疗:主要是口服异维A酸,通常用于重度患者,也可用于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中度痤疮患者。每日剂量取决于患者体重,疗程视病情。须向患者说明异维A酸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皮肤粘膜干燥、肝功能异常、血脂异常、致畸性等。

3)激素治疗:可选择复方醋酸环丙酮片、醋酸环丙氯地孕酮等,应当根据患者月经周期服用,疗程3~4个月或视病情而定。抗雄激素药物也可选择螺内酯。口服雌激素类制剂及螺内酯主要用于女性患者。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严重的结节囊肿性痤疮、暴发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的病情进展期,多采用小剂量短期使用。也可结节和(或)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3.物理治疗:光法包括单纯蓝光(415nm)、蓝光与红光(630nm)联合疗法、红光加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疗法等,其中光动力疗法需要一定的设备,且主要用于重度痤疮或结节囊肿性痤疮;激光疗法如1450nm激光、强脉冲光(IPL)、脉冲染料激光等;粉刺挑除。治疗时间视病情而定。

4.中医治疗: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六)门诊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病原检测:患者可进行蠕形螨、马拉色菌等病原菌学检查,以利于鉴别诊断,有条件可监测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

2.内分泌检查:女性痤疮患者如同时伴有皮脂溢出、多毛、月经稀发过少或闭经、不孕等,可检测性激素水平,必要时需排除多囊卵巢综合症等。

3.服药后安全性监测:拟行异维A酸系统治疗者,在开始治疗前应当进行肝功能和血脂检查,并在治疗后每2~4周复查。

(七)临床治愈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原有皮损基本消退,无新发皮损,临床疗效指数≥90%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对门诊常规治疗效果差者,可酌情住院治疗。

2.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二、寻常痤疮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寻常痤疮(ICD-10:L70.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出诊日期:              第一次复诊日期:            

第二次复诊日期:               第三次复诊日期:            

标准门诊治疗时间:6–12

时间

初诊第1天

门诊第2–3周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门诊初诊病历

□  完成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

□  向患者或其家属交待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  患者或其家属签署“接受光动力(或果酸、激光、激素)治疗知情同意书”(必要时)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门诊复诊病历

□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防治药物的不良反应

 

门诊医嘱:

□ 进行疾病的宣教

□ 忌辛辣、低脂饮食

□ 局部药物治疗

□ 中医治疗(视病情)

□ 抗生素治疗(视病情)

□ 维A酸治疗(视病情)

□ 激素治疗(视病情)

□ 物理治疗(视病情)

□ 激素水平测定、B超检查、尿妊娠试验、肝功能、血脂检查(必要时)、痤疮丙酸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必要时)

门诊医嘱:

□ 忌辛辣、低脂饮食

□ 局部药物治疗

□ 中医治疗(视病情)

□ 抗生素治疗(视病情)

□ 维A酸治疗(视病情)

□ 激素治疗(视病情)

□ 物理治疗(视病情)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时间

门诊第4–6周

门诊第6–12周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门诊复诊病历

□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防治药物的不良反应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门诊复诊病历

□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防治药物的不良反应

□ 维持治疗防复发(皮损改善率>90%)

 

 

 

 

 

门诊医嘱: 

□ 低脂忌辛辣饮食

□ 局部药物治疗

□ 中医治疗(视病情)

□ 抗生素治疗(视病情)

□ 维A酸治疗(视病情)

□ 激素治疗(视病情)

□ 物理治疗(视病情)

□ 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必要时)

 

 

门诊医嘱:

□ 低脂忌辛辣饮食

□ 局部药物治疗(维A酸或/和过氧苯甲酰可作为维持治疗)

□ 中医治疗(视病情)

□ 抗生素治疗(视病情)

□ 维A酸治疗(视病情)

□ 激素治疗(视病情)

□ 物理治疗(视病情)

□ 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必要时)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附件:寻常痤疮临床路径(2016县级医院版).doc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