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八)
发布日期:2019-11-14 12:01:11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 浏览次数:

研发寄生虫病检测关键技术   助力公共卫生安全保障

血吸虫病、疟疾是我国重点防治的重大媒传寄生虫病, 属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是广大流行区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点好发寄生虫病。现今医学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但输入性血吸虫病、疟疾等寄生虫病的报告病例仍然很多,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因此,研发快速、敏感、高通量的寄生虫病检测技术尤其重要。

为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的周晓农教授带领项目组联合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下,开展了“重大媒传与食源性寄生虫病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项目创建了寄生虫生物标志物、多种重大寄生虫病快速检测试剂,已在8个国家和我国14个省391个监测点推广应用,推进了我国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诊断网络的构建;创建了我国最大的寄生虫病检测技术平台,为疾病预防控制、教学科研、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体系;加强了人群监测、重大疫情处置、特殊病例诊治溯源等重大寄生虫防控工作,为基层专业机构开展大规模、大样本监测工作提供了新手段,在应对输入性寄生虫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寄生虫病流行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项目研究成果加速了血吸虫病和疟疾消除的进程,为我国重大寄生虫病传播阻断目标的实现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项目荣获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一

构建了日本血吸虫基因组多态性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建立了病原体变异和进化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虫种溯源新技术,为血吸虫病的控制与消除技术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成果二

筛选鉴定了日本血吸虫、恶性疟原虫、利什曼原虫等一批具有感染机制研究、临床诊断、疗效考核价值的寄生虫生物标识分子,为重大寄生虫病的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方法和疫苗研究奠定了科学和技术基础。

   成果三

优化建立了检测感染性钉螺体内的血吸虫幼虫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鉴定技术,实现了快速、大规模现场应用,弥补了LAMP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规模化应用的难题,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监测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实用工具。

   成果四

建立了日本血吸虫、恶性疟原虫等多种重大寄生虫病快速免疫检测技术和食源性寄生虫病组合蛋白芯片检测技术,原创性地基于胶体金技术研发血吸虫病和黑热病快速诊断试剂盒,已在现场应用。


细胞、动物、临床多层面研究   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 ) 的病因尚不明确, 临床检测方法缺乏, 治疗手段有限,保胎成功率低,目前缺乏针对URS A的合理有效的免疫状态评估体系。为初步探索URS A的病因组成,建立相关免疫学机制,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愈率并改善其妊娠结局, 湖北省人民医院的杨菁教授带领项目组联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开展了“母-胎免疫调节机制及免疫性复发性流产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应用”项目研究。项目组从细胞培养、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多层面、多角度地开展母-胎免疫调节机制及免疫性复发性流产诊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研究制定了URSA的规范化评估、宫腔灌注外周血单核细胞等技术, 被国内30 余家三甲医院采用, 为临床治疗不孕症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促进了相关单位在该领域的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极大地改善了URS A患者的妊娠结局, 对人类的生育力维持及健康事业发挥了极大的助力作用, 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该项目荣获2018 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一

在国际上率先从周围血及子宫内膜两个主要系统对Th1/Th2型细胞因子、NK细胞、T 细胞、B细胞、DC、调节T细胞、巨噬细胞等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完善的早期复发性流产(RM)免疫状态评估体系,建立了宫腔内灌注外周血单核细胞、肝素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环孢素A等20余种个性化分子治疗方案,将RM患者治疗的成功率提高25%。

成果二

宫腔灌注可增加着床期子宫内膜LIF和VEGF的表达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用于PBMCs,使其分泌IL-1β和LIF等细胞因子可增加滋养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以此增加胚胎的侵袭能力。

成果三

证明了Th17细胞、Kisspeptin、PIBF参与复发性流产的关键因素。在国际上首报Stathmin-1蛋白表达减少抑制滋养层细胞增殖、入侵导致RM。YY1/MMP2轴促进母-胎界面滋养层的侵袭。IRF-4通过TLR-3通路影响Th17细胞分化介导流产。

成果四

在国际上首报妊娠维持过程中MEIOB具有单链DNA外切酶活性并且是减数分裂同源重组必须的调控蛋白,与细胞复制关键蛋白ROA及SPATA22形成复合体调控配子减数分裂, SCML2通过调控USP7来抑制配子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上的组蛋白H2A泛素化,为RM治疗提供了新靶点。(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左舒颖整理)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9年第34卷第20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