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济世的使者 肩负拯救患者的重托——访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吴军教授
发布日期:2019-11-19 13:32:22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刘浩生 浏览次数:

1958年,黎鳌院士有感于神州大炼钢铁,烧伤患者逐日增多,组建了全国和全军第一个烧伤专科中心。面对爆炸事故和恐怖事件,以及大量烧伤和皮肤缺损的患者,烧伤工作者总是在冲在一线。正如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吴军教授指出:我们始终牢记“我们是济世的使者,肩负着拯救患者的重托”的誓言,并身体力行成为“行动迅速、不惧艰苦、服务持久、不言放弃、有温度、有责任感、有理想”的烧伤科医师。


 吴军

4个词:快速、艰苦、持久和不言放弃

烧伤外科医师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活跃在危险事件最前线的一个个背影,究竟哪些词可以描绘烧伤外科医师的形象呢?吴军教授认为,“快速、艰苦、持久和不言放弃”最能反映烧伤外科医师的工作,也能最好体现烧伤科医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的初心。

吴军教授解释:一是快速,患者在遭受严重创伤后,黄金救治时间与患者生命休戚相关,时间就是生命。二是艰苦,既是指烧伤科医师所处的救治环境十分艰苦,又是指医师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会面临众多艰苦的情况。三是坚持,因为烧伤的救治时间很长,不仅一台手术就需要几个小时,而且从患者烧伤到最终回归社会,可能会花费几个月、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需要医师进行更长时间的持续关注与治疗。四是不言放弃,因为烧伤科的传统就是不言放弃,这既是指抢救患者的生命不言放弃,也是指从不放弃患者回归社会。

为什么烧伤外科医师能一直坚持这些可贵的品质?这与烧伤外科医生的精神传承有关。

 

1种传承:师徒相授,代代传承 

吴军教授认为,他从黎鳌院士那里传承的宝贵财富不单是技术,还有“黎鳌精神”,即赤诚报国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勇创一流的攻关精神、精心育才的人梯精神。而这一切,都是黎鳌院士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感染新一代烧伤人。吴军教授动情地说:“黎鳌院士等老先生是我的楷模,也是我的偶像和精神领袖,是他们造就了我现在的成绩。”

吴军教授在意大利留学时, 机缘巧合地接触到烧伤科,并作为最佳烧伤研究者荣获以色列烧伤学会的“Williams Prize”奖。当这个消息通过《人民日报( 海外版)》传回国内后,烧伤科创始人——黎鳌院士和肖光夏教授连续给吴军写了两年半的信,每一封信的最后,都是黎鳌院士亲笔写下的同一句话:吴军同志请回国和我们一道共创中国烧伤事业之辉煌。带着这两位老先生的殷切期待,吴军教授带着在国外学习的先进技术与理念回国,并在两位老先生的领导下,一起为烧伤科的发展不懈努力。

除了把吴军教授带进门,黎鳌院士还教会了吴军教授不畏艰苦的精神。吴军教授回忆说:“那时,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科的病房设施条件很差,但黎鳌院士和肖光夏教授两位前辈,为了能24小时守护患者,每天晚上就睡在病房,并亲自给患者换药,一弯下腰就是几个小时……这些体现烧伤意志的优良传统,为我国烧伤外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黎鳌院士教给吴军教授的不仅是黎鳌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医者的爱心!

 

1颗心:心怀爱心,温暖患者

吴军教授说:“我刚到烧伤科的时候, 觉得这里似乎可以提高,那里似乎也需要改进,这可能与我最早学病理的经历有关。” 实际上,吴军教授正是因为心怀爱心去关怀患者,才能不断发现患者的诉求,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吴军教授看到很多烧伤患者被救活之后,恢复生活自信仍面临诸多挑战,所以就提出要在中国建立烧伤康复学的设想。在吴军教授的积极争取下,建立了一个体系比较完整的烧伤康复小组,从此拉开了我国烧伤康复学发展的序幕。此外,在付小兵院士和夏照帆院士的帮助下,还成立了中国烧伤治疗康复专业委员会,这标志着中国烧伤康复成体系地正式形成。随后,吴军教授牵头编写了第一本专业书籍——《中国烧伤康复治疗学》,即将出版“中国康复系列丛书” (中国烧伤科普分册)等,我国的烧伤康复学在理论体系和科普建设工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吴军教授发现,儿童烧伤占烧伤总病例的1/3,有些患儿家庭比较贫困,但是烧伤救治却十分昂贵。因此,吴军教授成立了春苗烧烫伤慈善儿童基金。吴军教授回忆说: “当时我院的医生和护士都积极捐款,初期就筹到200万元左右。让我最为感动的是, 当时西南院烧伤科的一名清洁工也捐了5元钱。这5元钱的价值,其实远远超过它本身的面值,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爱和奉献。通过基金救助,让贫困烧伤患儿及其家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为了建立烧伤儿童的生活自信心,吴军教授发现举办烧伤儿童夏令营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随后,我国就举办了第一届烧伤儿童夏令营,到现在已经举办了好几届。让吴军教授欣慰的是,目前夏令营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烧伤人不仅用爱心来救助患儿, 而且还在为圆自己的梦而不断努力!

 

5个梦想:立足现在,畅想烧伤外科未来

吴军教授强调:“我们一直梦想着中国的烧伤科能成为世界烧伤科的领袖,这不是说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烧伤患者,而是基于我们的学科越来越强,我们的知识和技术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多分享。”

吴军教授认为,可以通过实现如下几个小的梦想,最终实现中国成为世界烧伤科领袖的梦想。

(1)学科整合之梦:如何让患者得到更全面、更快捷的一站式诊疗服务,一直是吴军教授努力的方向。吴军教授强调: 烧伤外科是整体学科,其中必须包括外科康复,未来计划把烧伤、整形、美容、康复等融为一体,打造真正的烧伤一站式诊疗中心,让所有重症烧伤患者都能得到优质的治疗和服务。

(2)整体布局合理化之梦:虽然三级甲等医院必须建立烧伤科的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烧伤科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吴军教授建议,烧伤科要从国家角度进行合理布局:一个地区仅保留1~2所顶级的区域烧伤中心,周边医院仅保留小型烧伤专科,这些小专科仅能接诊一定烧伤比例以下和特定部位的患者,其他患者需要转院到中心医院进行诊疗。

(3)技术发展之梦C现在烧伤外科技术发展虽然迅速,但还有太多的领域需要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吴军教授指出,创面技术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早期诊断技术将是研究的热点;精准医学提倡的个体化治疗是重点研究方向,具体成果即将发布。

(4)数据标准化之梦虽然我国是烧伤病例大国,但是国际上却没有任何标准引用中国数据。吴军教授认为,我国应该建立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和数据库,这也是本届委员会提出“一个中国,一个标准” 的由来。经过一年的工作,现在烧伤外科学分会不仅成立了数据标准化学组,并在福建协和医院陈昭宏主任的帮助下,开始了数据标准化和国家烧伤数据平台的建设工作。在2019年的学术年会上,烧伤外科学分会还将发布“标准化数据库建设”中英文模板。

(5)走出国门之梦我国烧伤外科人一直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去,但直到“一带一路”项目开始,才为我国烧伤外科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本届烧伤外科学分会近年来在筹备成立“烧伤一带一路医联体”,希望借此促进我国烧伤外科能更快地融入世界。“我们通过对外援助的精英路线,来输出我们的医疗技术和医疗知识,用于救治更多的人民。如果这条路能走通,那么将会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微小补充。”吴军教授骄傲地说。(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9年第34卷第20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