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公益 推动医改——记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政策奖获得者葛延风
发布日期:2019-07-18 10:39:11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 浏览次数: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卫生政策研究的主要应用体现,为表彰在卫生政策研究、制定、执行和实施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中华医学科技奖于2012年增设了卫生政策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葛延风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持续关注和研究卫生政策,在推动和深化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政策奖。


观点鲜明 推动开启新医改

葛延风教授于2003 —2007年期间与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处合作,主持完成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提出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公益性,坚持政府主导的方向。医疗卫生事业是基本的公共服务,要突出公平性,切实保障所有公众的基本健康权益。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解决服务体系过度逐利的问题,突出公益性,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要明确干预重点,突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卫生投入的宏观绩效。要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切实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问题。该研究成果发布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对于开启新一轮医改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2008年,葛延风教授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委托的医改方案平行研究课题,提出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版医改方案,其中的许多建议被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俗称“新医改方案”)所吸纳,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长期研究 助力医改深入

葛延风教授长期持续关注和研究国家医改政策的实施及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并积极提出建议,助力医改的不断推进。近年来,他先后主持完成了 “提升医疗卫生供给服务质量”“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药品政策改革”“推进分级诊疗”“推进健康教育”等多项研究。他和他领衔的团队出版多部业内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发表及向有关部门提供的内部研究报告近20篇。

医改政策实施以来, 葛延风教授先后担任了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第一届和第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多次参加国务院领导同志主持的有关医改问题的专家讨论会并发言;多次参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有关部委组织的相关会议;参与了一系列国家有关医改政策文件的讨论和修改工作。他还是中国与世界银行、WHO和中国有关部委联合开展的“深化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的中方核心专家。2017年以来,又与美国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昆山杜克大学等合作开展了“在中国实现健康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


研究成果转化为惠民政策

在长期持续对医药卫生领域重点问题开展研究的同时,葛延风教授努力推进有关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政策,使其真正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如他提出的建立重点药品特别是乙肝抗病毒药品国家谈判制度的建议,经有关领导批示并经有关部委协商后已经组织实施,大幅度降低了相关进口药品的价格。原先乙肝患者吃不起药的情况在谈判药价落地后有所好转,如乙肝抗病毒药品替诺福韦酯的价格经谈判下降了超过50%,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更多乙肝患者能得到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治疗。

他提出的推进妇女孕产期全过程免费服务的建议,被决策部门采纳,并明确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免费服务制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提高妇幼健康水平,继续实施住院分娩补助制度,要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推行实施上述服务,免费产前筛查、免费生育服务、住院补助等制度正在不断改革完善,对改善妇幼健康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葛延风教授长期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促进公平和提升健康投入宏观绩效为目标,从宏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针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生产供应等领域的重点问题,形成了系统性的思考,开展并完成了很多有创新性的研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事业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值得尊敬,也应该获此殊荣。(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左舒颖整理)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9年第34卷第13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