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爱国热情与学者智慧的医改推动者——记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政策奖获得者李玲
发布日期:2019-08-22 09:38:14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 左舒颖 浏览次数:


中华医学科技奖于2012年增设了卫生政策奖,目的在于表彰在卫生政策研究、制定、执行和实施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李玲教授通过调研和实践不断为国家医改方案的设计出谋划策,促进方案落实,推进医改深入;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做了大量研究和推动工作,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将医疗卫生健康研究转化为国家政策,为促进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荣获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政策奖。

 

不忘初心 学成归国助医改

李玲教授长期从事卫生经济学研究,曾任美国马里兰Towson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终身职),2003年回国后开始参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谈及放弃国外教授身份、回国发展的决定,李玲教授表示:“我觉得我做得最对的决定就是回到祖国。”

“我在美国待了近二十年, 从留学直到成为教授,哪怕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点成就,还是自发地、毅然地决定回国。我是一个‘60后’,我们那代人受到的教育就是应该为国家做贡献,当时出国求学也是希望能为国家做点事,用现在的词来说就是不忘初心。”李玲教授坚定且自豪地说,“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加速度最快的,比如去年在基层看到一个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过了一年再回来看这个问题就已经得到了解决,这种改善的速度之快是别的国家比不上的。一个人的生命非常短暂,从我2003年回国到现在这16 年,我跟上了中国发展的潮流, 跟国家共成长,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感到非常荣幸,也为祖国骄傲。”

 

“在建好的轨道上跑,车才跑得快”

李玲教授结合她长期对卫生经济学以及国际医疗卫生体制的研究,在国内最早提出医疗卫生需要政府主导,医疗卫生要恢复公益性,这些建议为国家医疗卫生改革把握方向起了一定作用。李玲教授作为执笔人撰写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北大版医改方案),此方案为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委托北京大学的研究课题,为2009年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方案)做了大量前期研究工作。其核心观点包括医疗改革的公益性原则、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建设、政府投入兼顾供方和需方、推进医疗体系的信息化建设等,得到了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制定我国新医改方案的重要参考。

对于医疗卫生需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性这一观点,李玲教授解释:“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区别就在于,医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品和服务。《联合国宪章》里提到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医疗就是基本人权,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钱,他就看不起病,那就不是基本人权的体现。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来承担起责任,所以大多数国家都演化出了由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体制。但是,政府主导并不是意味着就是政府包办, 而是政府建立制度来保障人民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最后由谁支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如税收、保险等,这时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机制。为什么要建制度?这就好比修建铁路,在一个建好的轨道上跑,车才跑得快。”

 

谈安徽基层医改经验和福建三明公立医院改革

李玲教授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先后总结安徽基层医改经验和福建三明公立医院改革模式,形成调研报告并向全国积极推广,目前已成为全国医改模式。“安徽基层医改是靠政府主导,建立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政府投入跟上后以全员聘用的用人制度、科学公平的绩效考核机制和零差率销售的基本药物制度,建立起一系列完善的机制。这相当于一下子换了轨道,铺就了一条新的道路, 所以安徽基层医改的效果非常好,之后的基层医改很多都参照了安徽基层医改经验。”李玲教授分析道。

对于福建三明公立医院改革,李玲教授进一步阐述: “三明医改是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公立医院机构更加庞大, 所以难度和复杂性也随之加大。简单来说三明医改是把旧的制度打破,建立新的制度。第一,强有力的政府指导,成立政府主导的医改领导小组。第二,把所有的医保组合起来, 把22家公立医院也集中起来管理,政府把新的制度建立好后让22家公立医院一下子换到新的轨道上,用医保资金直接去支付医院。第三,建立了符合医生行业特点的分配制度。三明医改可以说真正地建立了公益性的医疗卫生制度,让公立医院能够健康地、可持续性地发展。”

 

“健康中国”概念的提出

李玲教授积极参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相关的研究, 2008 年参与《健康中国2020》的研究,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做了大量研究和政策推动作用;2015 年发布《国民视觉健康》研究报告,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系统研究视觉健康的报告,报告的发布推动了国家对视觉健康的关注, 尤其对保护青少年视觉健康作出了贡献。对此,李玲教授说: “早在2004年左右,我就提出了‘健康强国’这一概念,后来改叫‘健康中国’,人人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建设强盛的国家。我独立领衔完成了《健康中国2020》第一章公共政策的研究,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最近国家又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历史会证明我是对的”

推进医改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李玲教授也曾遭遇质疑, 也曾面临巨大压力,但她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国家充满希望。“最开始写调研报告时我们就提出了医疗卫生需要政府主导、要恢复公益性等问题,但这放在当时的环境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声音,我们调研人员包括写报告的编辑都面临着同行的质疑和公众的不理解等问题, 各方压力都非常大。我那时候并没有为自己辩解,我就说了一句话‘历史会证明我是对的’。因为我们的调研报告不是凭空撰写的,是在中国的大地上一处一处、认认真真调研得出的报告,是基于对现实规律的把握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 我觉得历史规律是不可改变的, 这点我从来没有犹豫过,哪怕当时谁都说我是错的,我也坚定乐观地认为我是对的。”

李玲教授曾在2006年代表学界就医改问题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为中央决策提供了学界的代表性意见。谈及此次经历,李玲教授深表荣幸:“我非常有幸能参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正是那次学习给医改定了方向,即由政府主导、恢复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这项制度始于2002 年底,17年来每月一次总计一百多场学习,由不同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怀仁堂对中央领导层集体授课,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得以完整系统的阐释。正是这种中央领导层的不断学习,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学习氛围,全党都在学,国家当然所向披靡。”


李玲教授坚持将自己的爱国热情和学者智慧奉献给我国的医改事业,通过理论规律与实地调研的结合,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为卫生健康事业的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医改路漫漫,无数的研究人员在背后付出了夜以继日的努力,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决策。正如李玲教授总结所说:“尽管医改如今还面临很大的挑战,目前所取得的结果可能还没有达到预期,但是我一直对医改充满信心,对国家充满信心。”(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9年第34卷第15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