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群英云端争鸣 超级微创引领未来——2020年中国消化内镜学年会召开
发布日期:2020-10-14 16:45:42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 浏览次数: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消化内镜学的全体医务人员在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的指导下,无论是奋战在湖北或本地抗疫前线,还是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都为疫情防控和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举国上下取得抗击新冠疫情基本胜利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之际,为更加全面展现全球消化内镜领域最新诊疗技术和相关前沿研究进展,规范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相关技术操作及其流程,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天津市医学会、天津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承办的2020年中国消化内镜学年会首次采用线上新模式于9月11—13日召开。

本次大会共开设了国际交流论坛、院士及主委论坛、28个学组及协作组论坛、青年委员英文专场等31个分论坛,18个专题学术会场,名家专题讲座276场,参与各类演讲及演示的专家共800余位,会议在线观看量达23万余人次。同时,本次大会共收到稿件1333篇,评选出优秀论文263篇,评选出大会发言38篇、电子壁报237篇;收到手术视频135个,评选出优秀展播及参会视频69个。

 

云端精彩开幕

大会开幕式在一段精彩的抗疫主题纪录片的播放中拉开了帷幕,短短八分钟的视频全面展现了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全体委员在抗疫期间的风采以及分会在抗疫期间的突出成就。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令狐恩强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自1991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建会以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使我国消化内镜学从跟跑世界发达国家的内镜诊治技术到今天一些内镜技术国际领先,成为消化内镜大国;从简单的内镜诊断到内镜下手术,逐渐模糊了内外科界限,长驱直入进入外科领地,以超级微创的手段解决了诸多的外科问题;从耗费数小时的人工阅片到瞬间人工智能阅片以及人工智能的多方向进展等等。至此,我国消化内镜学已经从一个分支长成一棵大树。”同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消化内镜学分会在疫情期间,积极做出表率,先后组织专家撰写了《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致广大同行书》《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对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项业内相关指导共识意见,给予了广大消化内镜医师安全开展内镜诊疗工作很好的指导,最终取得了消化内镜相关诊疗工作人员零感染的成绩。


令狐恩强主任委员开幕式致辞  

李兆申院士开幕式致辞

 

  大咖同屏论道

开幕式后的院士和主委讲坛,邀请到消化领域多位院士及主委远程在线分享了精彩的主旨报告。樊代明院士分享了自己疫情以后对我国医学发展的思考,他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人类疾病谱变化、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调整和自然环境剧变等改变,包括新冠肺炎和人类正面临着的慢性疾病的威胁,这些问题都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城市、单一学科或技术能够解决的,整合医学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

李兆申院士面对消化内镜的未来,分析了我国消化内镜的发展现状,如何培养合格的、优秀的消化内镜医师是一大难题。基于此,李院士介绍了我国在吸取了国外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制度的优点后,初步建立的消化内镜医师培训模式。他认为具备完善专业技术仅仅能被称为一名合格的消化内镜医师,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消化内镜医师,需在具备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能力前提下,同时具备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 

令狐恩强教授分享了当下消化内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常规的内镜诊治流程,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防护成为病毒流行下的重中之重,无接触式胃镜检查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并迅速应用于内镜诊疗工作,是我国内镜领域的又一次创新,也是我国科技抗疫的重要实践。同时,我国消化道癌的高发现状催生了以内镜下完整切除为主的消化道癌诊治新模式;在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领域的应用存在很大挑战,如胶囊内镜人工智能读片等。

张澍田教授和金震东教授分别对中国消化内镜学40年来的变迁与发展、消化超声内镜技术的2020年度进展进行阐述。

 

樊代明院士分享精彩报告


群英云端争鸣

受疫情影响,本次大会的国际交流分论坛仅邀请到9位来自国际和中国香港的消化内镜专家进行了在线主题演讲,其中WEO现任主席、哥伦比亚萨那大学医学系消化内科的Fabian Emura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尚未用于临床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质量指标与未来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价值;WEO前任主席、法国阿尔诺赞克学院消化内科的JeanFrancois Rey教授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介绍了AI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美国梅奥诊所的Rahul Pannala教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技术特长,深入讨论了减肥术后不良事件的内镜处理措施;中国香港内科医学院院士李玉棠教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超声内镜引导下血管治疗技术,阐明了超声内镜检查技术在血管病变中的诊疗价值。

本次大会的青年委员专场论坛均采用全英文形式进行了主题演讲,创新性强,多项研究内容都站在了内镜研究的前沿水平,如消化内镜隧道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规范化研究、人工智能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胰腺囊性肿瘤的超声内镜下诊断和消融治疗研究和将社交应用与超声内镜技术联合的实用技术研究等,不仅展现了青年委员扎实的学术功底,而且还展现了他们良好的英文交流能力。

28个学组及协作组分论坛同样精彩纷呈,让与会人员目不暇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的柴宁莉教授总结梳理了近10年来我国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开展的现状,并对今后该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的王邦茂教授分享了对胃镜下“正常胃黏膜”的诊断问题的思考,认为讨论内镜下“正常胃黏膜”的诊断具有重大的科学、社会和经济意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内科的孙思予教授就内镜设备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展开了介绍,未来的内镜技术将会更加舒适、更加安全、更加精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周平红教授认为未来内镜微创治疗的基本要求依然是快速、安全、简便,微创不仅仅满足于对患者微创,同时对患者和医者都微创的技术才是真正的微创。

 

超级微创引领未来

传统外科手术以切除器官为代价对人体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切除器官治疗疾病的手术模式引起的副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对疾病发展阶段认识的提高、使用手术介入的时间段提前以及实现理想治疗效果,即祛除疾病的同时,不因治疗疾病而带来其他问题,不影响患者生存成为超级微创的大背景。

2016年,令狐恩强教授提出以保护器官为主的超级微创手术模式的定义,即对需要手术干预的疾病,采取保留人体器官结构的完整性基础上,切除病变,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随后他还明确了超级微创手术命名的总表达方式:器官解剖定位+疾病(时期)+入路+超级微创切除、取出、或引流术等。这不仅使不同人群对超级微创手术有了共同的认识,同时将不同领域治疗同一种病的方式给予了合理的定位,更确定了未来手术研发的方向。最后他还强调,在未来治疗领域的任何一个方向,基于保持人体解剖结构的完整性、达到祛除疾病目的的新技术、新方法,都将成为医学的合理发展方向,任何背离该方向的方法与技术都将被淘汰。(文/孙阳鹏)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年第35卷第18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