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开展康复治疗工作的防护指引
发布日期:2020-02-23 20:01:33 来源: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 作者:执笔人:黄晓琳 陈红 编写助理:谢凌锋 冯畑 浏览次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联防联控工作机构各成员单位协调联动,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确保防控工作及康复治疗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现阶段开展康复治疗工作的防护指引》,本防护指引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关于康复治疗师在各种类型的治疗过程中防护等级;第二部分为关于此次疫情中康复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消毒管理;第三部分为关于不同区域康复治疗环境的防护方案,供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人员参考使用。建议科学施治,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很强,根据我们学科的特点,不宜盲目早期介入。

 

第一部分 治疗过程中的防护等级

 

  一、手卫生,一、二、三级防护及穿脱顺序

  1.切记“两前三后”要做手卫生: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2.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原则

 (1)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洗手。

 (3)下列情况时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接触观察或确诊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观察或确诊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观察或确诊病例患者污物之后。

  3.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应按规定配备

      工作服                  一次性工作帽                一次性外科口罩

 医用防护口罩        防护眼镜/防护面屏        防护服/一次性手术衣

 一次性乳胶手套    一次性鞋套                    全面型防护面罩

  4.一级防护

 (1)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2)适用于一般诊疗活动。(如科室有观察病例时进出隔离病房医务人员需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一次性外科口罩

  5.二级防护

 (1)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手术衣或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鞋套。

 (2)进入隔离病房对观察病例进行诊疗操作的医务人员,以及做清洁消毒的保洁人员(需戴橡胶手套)。

医用防护口罩(N95型口罩)

  6.二级防护穿脱顺序

 (1)穿防护用品顺序

手消毒→戴医用防护口罩→戴一次性圆帽→戴防护眼罩→穿防护服→穿鞋套→戴手套

 (2)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脱鞋套→摘掉手套→手消毒→脱防护服→手消毒→摘下防护眼罩→手消毒→摘一次性圆帽→摘医用防护口罩→手消毒→更换个人衣物

  7.三级防护

 (1)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加戴全面型防护面罩。

 (2)适用于为患者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包括咽拭子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

  8.三级防护穿脱顺序

 (1)穿防护用品顺序

  手消毒→医用防护口罩→戴一次性圆帽→戴防护眼罩→穿防护服→穿鞋套→戴手套→戴全面性防护面罩→戴第二层手套

 (2)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摘第二层手套→手消毒→摘全面性防护面罩→手消毒→脱鞋套→摘掉手套→手消毒→脱防护衣→手消毒→摘下防护眼罩→手消毒→摘一次性圆帽→摘医用防护口罩→手消毒→更换个人衣物

  二、防护级别建议

  鉴于现已证实疾病潜伏期及无症状感染者亦有可能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进一步确保医务人员安全,建议所有治疗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采取二级防护。

  在康复治疗师接诊病患前,除了做好手卫生和相应诊疗活动所需的防护级别,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详细病情,可通过查询病历或与其主治医生沟通,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居住地、近期旅游史、家庭成员是否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与主管医师保持联系,密切追踪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护级别等。

  三、康复治疗师接诊不同患者应采取相应防护等级

  1.接诊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治疗师完成手卫生并采取二级防护。进行治疗活动时,尽可能避开患者呼吸气流方向,以防其咳嗽、打喷嚏等事件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各监控参数变化和/或患者对于治疗活动的面部、身体反应,随时调整治疗形式及强度等。如若有家属或陪护在旁,也可向其询问关于他们及患者本人最近是否出现其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隐匿表现,从而考虑是否与其主管医师讨论治疗方案的改变及防护级别的升级。尽可能减少家属及陪护人员的陪同,患者及家属、护工等均应佩戴口罩,同时必须接受体温检测等相关疫情排查。

  2.对于临床医师决定需要康复介入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时,康复治疗师三级防护的同时,尽可能以语言指导、动作示范来进行康复训练。针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障碍,可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最新发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导意见》。

  四、接诊原则及注意事项

  原则上优先接诊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需康复介入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放置最后。每位患者对应一套防护。治疗结束后,严格按照手卫生及去掉防护用品的顺序执行。医务人员下班后用75%酒精消毒耳部,生理盐水清洗眼、鼻并漱口。

 

第二部分 仪器消毒管理

  康复治疗仪器设备,如仪器、桌、椅等使用后,可用84消毒液(1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仪器的液晶显示屏用75%的酒精擦拭。每人次治疗后消毒再使用。治疗床可用一次性床单保护,每人次治疗后更换,下班前可用84消毒液(1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治疗仪器的电极片、衬垫等耗材单人单用;衬垫可煮沸消毒,超短波等电极可用一次性鞋套或帽子罩住并更换使用。

 

第三部分 环境的防护

  一、门诊康复治疗室防护指引 

  1.门诊护士/分诊人员(二级防护)

  初步筛查患者,配体温枪;密切监控康复门诊楼层进出人员体温,凡发热者一律不做接诊,直接告知其去发热门诊就诊。

  2.治疗室消毒

  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 min;紫外线灯照射60 min以上。

  3.物体表面和地面消毒

  房间内的物体表面和地面采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彻底擦拭消毒,每日两次。如遇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污染,先用吸湿材料如纸巾去除可见的污染,再用20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后的抹布覆盖30 min,再擦拭消毒。

  4.其他

  可针对门诊楼层整体设置单项通道,就诊患者可按顺序依次就诊,避免患者四处流动,增加接触风险;同时可考虑增设临时更衣区域,方便大家上下班更换衣服和消毒。

  二、住院部康复治疗室防护指引

  1.治疗环境布局

  患者在康复治疗室各区域进行相应治疗,治疗时间应合理安排,减少不必要的患者聚集。控制进入治疗室的人数,陪护、病人及家属佩戴口罩,减少引起交叉感染的因素。陪同人员必须接受体温检测等相关疫情排查。考虑到治疗师在治疗活动中会在治疗床旁来回移动,建议每两张治疗床至少间隔1.5 m。

  2.治疗室消毒

  治疗室中午开窗通风30 min。下班前用紫外线灯照射60 min以上消毒。

  3.物体表面和地面消毒

  同门诊康复治疗室防护指引。

  三、相关康复合作科室防护指引

  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严格遵守其他科室的防护要求。

  在此特殊时期,务必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尽可能做好相关防护,降低传染性,从而保障医疗任务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无需过于紧张,调整心态,保持正常工作节奏。科室部门可组织线上学习疫情相关知识来增加对病毒的了解、减少恐慌情绪。

  参考文献(略)

 

 

供稿: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

执笔人:黄晓琳 陈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

编写助理:谢凌锋 冯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