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心身健康服务干预方案(初稿) | |||||
|
|||||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紧急动员起来,广大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投身到抗击疫魔的战斗中,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生物-心理-社会网络氛围,并采取了高效防治措施。 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社会心理、心身医学服务工作,加强心态引导、心理疏导,积极开展危机干预、心理咨询服务,不仅利于防范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更有利于巩固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成效。 一、采取综合措施,加强一线医护人员在岗前、岗中、岗后的心身健康保健,危机干预服务工作。为了保障参加一线防治人员的心理健康,消除他们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压力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尽快开展防治一线人员的心理保健工作。主要包括: 1. 一线人员上岗前培训。由接受过灾难精神卫生救援干预培训的人员对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常见应激反应及其预防、识别、处理方法,心理自我保健,团队支持及医患沟通的技巧。 2. 防治中的心理援助。包括在定点治疗医院派心身医学科、临床心理科和精神科医生开展流动巡诊,提供个体、群体心理干预,必要时提供药物治疗;开通心理咨询微信和热线电话,随时向有需要的人员提供心理服务帮助。 3. 撤离时(后)心理评估。由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对离开治疗一线的人员进行群体或个体心理干预和定期心理评估,对其中已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身障碍者提供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对尚无异常者定期随访,以避免漏诊起病较晚而危害较大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为缓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情绪,避免因患者冲动而对一线医护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在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向住院和就诊患者免费发放心理关怀卡和热线电话,以加强医患间的交流和沟通。具体如下: 1. 对于确诊患者,除了做好生物医学治疗之外,也要对他们做好心理咨询治疗和危机干预,使他们有积极的应对心态,正念减压放松,调整心态,舒缓稳定情绪,增强他们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信心。 2. 对于不幸逝者的家属,做好心理抚慰工作,干预哀伤反应,同时引导他们在表达哀伤时勿忘疾病防控,同时积极提供社会支持。 3. 对于疑似病例,除隔离与定期检查外,也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心理关爱,减压放松,使他们体会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力量。 4. 做好疫情波及者(确诊案例及疑似案例)家属的心理关护,使他们稳定心绪,改变认知,全力支持配合家人战胜疾病。 三、为其他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一线工作的人员提供心理保健服务。其他人员如各级职能部门,门急诊筛查的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参加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工作的人员,以及在政府相关部门参加指挥、组织、协调工作的人员。可提供得心理保健服务包括: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危机干预,由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开展群体心理干预和心理评估,必要时提供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使他们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有策略地应对工作压力,生活规律,照顾好自己,防范风险和提升工作效率。 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系统部署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整合全国精神心理和心身医学专业人员,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生物-心理-社会应对模式下,科学防控,坚定信心,预防第一,防患未然。心身同治,危机干预,减压放松,调整心情。心身健康,免疫增强。并肩奋战,攻坚克难,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战胜疫魔,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 二〇二〇年一月二十七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