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驰援战疫魔——武汉疼痛人的“抗疫图谱”
发布日期:2020-04-14 15:03:53 来源:中华医学会办公室 武汉医学会 作者:蔡毅 浏览次数:

  白衣天使逆行、人民子弟兵驰援、企业家捐赠、志愿者奉献、百姓捐物、华侨捐款……中华儿女一条心,四面驰援战疫魔。

  面对疫情,疼痛科医生从不缺席。武汉市各大医院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疼痛同行一起逆行战“疫”,为驱赶疫魔贡献一己之力。手术室、门诊、病房、方舱……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疼痛人的身影随处可见。

 

  武汉协和医院疼痛科:全员请命“战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疼痛科是第一个火线支援新冠肺炎隔离病区的疼痛科!

  1月19日早上,医院决定组建新的隔离病区,疼痛科便全员请命进行支援。

  武汉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吕阳医生立即取消所有探亲的行程安排,徐清榜医生因为其夫人也在抗疫一线,立即将孩子送到老人身边,规培医生刘露玉和杨紫薇、进修医师谢成慧都主动要求留下来和老师们一起战斗。

抗疫日常的剪影

  无论是在雪后还是寒风中,护送重症患者复查CT,还是在病房做咽拭子检测,他们始终冲锋在最前线。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风险,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武汉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杨东接受采访

 

  在支援期间,团队所在病区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42例(重症、危重症10例),治愈出院17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节目组多次到病区了解情况,实地采访,相关报道给了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极大的信心和正能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疼痛科:不破楼兰终不还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作为武汉市救治新冠肺炎床位最多的医院,涵盖医院本部、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第七医院。

  面对巨大的医务人员需求,武汉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医院疼痛科主任冯晓波带领科室医护团队积极请战,30分钟就完成报名,2月9日赶赴抗疫一线,支援医院本部急救中心病房工作;随着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建成,疼痛科谢恒韬医生主动报名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重症监护室。

谢恒韬医生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重症监护室

 

  无论是在医院本部,还是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到处都活跃着疼痛科医生们奉献和战斗的身影,展现出疼痛科的力量和担当,面对危重症患者,我们不畏艰险、积极应对,践行疼痛医师的初心和使命。至今,疼痛科团队仍然坚守在抗击疫情最艰险的地方,誓与疫情抗战到底。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疼痛科:十分责任扛肩上

  2月5日,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荆楚大地的危急时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疼痛科的余锦芬(武汉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和付俊两位党员同志,奔赴武汉市第一家方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后来科室孙卫强医生也加入了他们的支援队伍。

在武昌方舱医院工作的付俊医生

武昌方舱医院休舱仪式上余锦芬主任和孙卫强医生的合影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疼痛科每个人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汇聚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一腔热血救患者,十分责任扛肩上。”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武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全力守护武汉这座城

  武汉市中心医院作为武汉市第一批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在院内防控领导小组下发动员令后,疼痛科全员在主任带领下即刻投身于抗疫一线。创建发热病房、支援方舱医院、协助培训国家医疗队、搬运物资……他们不遗余力地在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

武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全员合影

 

  在发热病房,他们尽心救治,探索出了特殊环境下的患者微信分组管理模式,弥补了和患者沟通时间不足的缺陷,搭起了医护患沟通的生命之桥。

  在方舱医院里,他们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与其他科室医护人员一起制定诊疗方案,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在协助培训国家医疗队时,他们的热情接待让支援武汉的战士们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同时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在物资搬运时,他们守护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爱心捐赠,确保物尽其用。

  武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主任蔡毅(武汉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临危受命发出誓言:“只有累倒的战士,没有落荒的逃兵!”疼痛科全体医护身体力行,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尽全力守护着武汉这座城市!

 

  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一个也不能少

  武汉市第一医院作为新冠肺炎重点救治单位,在疫情早期因收治发热患者就已经不堪重负。

  为了扩大救治规模,院领导紧急决定将疼痛科改建成为呼吸三病区,疼痛科主任冯丹(武汉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马上组织大家调整心态、直面困难。在强有力的指挥下,半天时间就完成了疼痛科30余例患者及科室全部仪器设备的转移工作。同时按照医院规划,疼痛科以严白莉为代表的8位护士成为这场战役的第一批战士。她们平均年龄不到26岁,恐惧焦虑的心情难以避免,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冯丹主任鼓励大家:“真正的勇者,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就算感知到了恐惧,仍然勇往直前,倡导大家向这8位护士学习,同时也要注意多关心她们,做她们坚强而温暖的后盾!”

冯丹主任查看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情况

 

  随着疫情进一步发展,2月12日武汉市第一医院被征用为新冠肺炎重症收治的定点医院,疼痛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分批次全部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分散在了每个抗击疫情的角落:张虹护士被分配到了急诊科,出现血尿仍不下一线;袁峰、胡焓医生(武汉市痛疼医师学会委员)被外派至方舱、社区、监狱支援,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张书力医生(武汉市疼痛医师学会委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治愈并隔离期满后第一时间返回一线;万媛护士长(武汉市疼痛护理学会主任委员)承担起了烦琐的后勤保障工作……

  冯丹主任则带领大家接管了医院感染18病区38张床位,每天都奋斗在医院,不是进舱到一线查房、确定治疗方案、组织危重患者的多学科会诊,就是在病区外负责医疗质控工作……截至3月20日,18病区共收治危重患者近50例,圆满完成任务。正如冯丹主任对大家的要求:一个都不能少地上,一个都不能少地回来。

 

  武汉市第三医院疼痛科:上得了前线,守得了后方

  “疫”不容辞,敢为人先。武汉市第三医院“疼痛人”勇于奉献,不惧危险。

  自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江城之际,危难时候显身手。疼痛科主任张照庆(武汉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统筹全局,率先号召全科医护及党支部成员迅速成立疫情医护突击队、后勤物资保障队,带领疼痛科全体成员主动请缨一线,快速做好抗疫准备。

  戴言医生作为第一批请求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坚守一线至今,入围湖北抗疫“巾帼英雄榜”;光谷院区金玮医生“舍小家,为大家”,首先奔赴前线参加抗疫队伍,救治危重症患者近200人次,参与抢救40多次;王小飞医生新婚在即,却放弃蜜月时光,迅速待命,投入到一线抗疫战场;肖中洲医生在上下班途中,不顾个人安危,驱车帮助陌生儿童送医的救人事件被《长江日报》报道,获阿里巴巴“战疫英雄奖”;其他以辛尧等为代表的科室医生队伍,参与承担全院上下所有物资调度搬运工作,为一线人员提供稳定的物资保障。

  上得了前线,守得了后方,生死时速彰显“生命守护者”的光荣称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疼痛科抗疫日常的剪影

 

  武汉市第四医院疼痛科:再苦再累再危险都值得

  面对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与日俱增,武汉市第四医院专科的医护人员已经不堪重负。大疫当前,职责所在。尽管这时的疼痛科因为病区的一例确诊患者已经导致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但是在学科带头人李荣春副院长的鼓励、关心和带领下,疼痛科医护人员克服内心对疾病的恐惧,主动请缨,纷纷奔赴重症隔离病房、发热门诊、雷神山医院……

武汉市第四医院疼痛科抗疫日常的剪影

 

  怕吗?怕!面对未知的病毒、未知的疾病,他们内心也充满恐惧,他们也害怕死亡。

  退吗?他们是许下“除人类之病痛,筑健康之完美”神圣誓言的白衣天使!

  他们的职责就是“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怎么能退?

  难吗?跨专业救治病患;长期穿防护服造成身体上的不适、病痛;放下对家人甚至同样患新冠肺炎的家人的照料,心里的不舍、内疚……但是他们必须坚持住、坚守住,因为他们就是病患前面的那堵墙、那道钢铁长城,他们不能倒下!他们必须迎难而上!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同时,他们还不忘在家留守的慢性疼痛患者,利用各种网上平台进行义诊,通过微信、电话指导患者的居家用药。几位确诊新冠肺炎的疼痛科医生康复后还积极捐献自己的血浆,帮助危重症患者。

  现在,武汉疫情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多家医院逐步恢复正常医疗工作的同时,武汉市第四医院(西院区)作为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基础疾病的定点医院仍然在不断地收治患者。疼痛科的医护人员仍然还在隔离病房、发热门诊为病患服务。

  让病患痊愈出院,和家人团聚,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哪怕再苦再累再危险都是值得的!

 

  武汉市第六医院疼痛科:战“疫”不分职称、不分年龄

  疫情突袭江城,武汉市第六医院疼痛科主任董航(武汉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带领科室医护团队驰援本院发热门诊、120急救站点、15个新冠肺炎病区!

  作为疫情中的逆行者,他们面对严峻的形势,不分职称、不分年龄,在战“疫”的60多天里全面停止休息,守岗守责。他们每天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工作连轴转,深入到危重患者最多的呼吸病区,丝毫没有畏难退缩的情绪。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家高度关注医护感染防控情况下,疼痛科全体医护新冠肺炎零感染!

 

 董航主任带领医护团队在抗疫一线

 

  湖北省中山医院疼痛科:疫情就是命令

  1月22日,湖北省中山医院疼痛科被征用为呼吸四病区。疫情就是命令,疼痛科医护人员改编加入抗疫大军。

  疼痛科的大多数医生和护士进入隔离病房,有的在发热门诊,有的在隔离点督查,还有的被派往武汉市金银潭等定点医院支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湖北中山疼痛人英勇参战,不惧风险,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云霞主任(武汉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在抗疫一线

 

  武汉市中医医院疼痛科:连续奋战50天

  1月27日,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正式被征用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疼痛科全体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一直坚持连续奋战了50天,直到医院发热者“清零”。

  

邓致远医生查看新冠肺炎患者的情况

 

  华润武钢总医院疼痛科:积极响应号召,全心投入抗疫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华润武钢总医院疼痛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全心投入到抗疫前线,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病房、发热门诊、物资保障服务和筹集,都能够看见疼痛科同仁们忙碌的身影。



华润武钢总医院疼痛科抗疫日常的剪影

 

  天佑医院:他们是战“疫”勇士

  当天佑医院成为武汉市第三批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后,疼痛科按照医院要求临时解散,科室人员先后分散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公共卫生科、捐赠库房等地。

  在发热门诊中,他们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了解患者有无新冠肺炎患者接触既往史及现有症状,制定详细的检查与治疗方案。

  在隔离病房内,他们与浙江来的专家教授一起为危重患者制定诊疗方案,促进他们早日康复。

  在办公室里,他们通过电话向患者通报核酸检测结果,为他们提供新冠肺炎的基础医疗信息。

  在捐赠库房中,他们守护着源源不断的爱心捐赠,确保患者都能及时用到……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天佑疼痛人发扬拼搏精神,迎难而上,他们不是新冠肺炎战“疫”的英勇战士。

 

天佑医院疼痛科抗疫日常的剪影

 

 

  武汉市普仁医院疼痛科:以人为“坝”斗疫魔

  1月26日,武汉市普仁医院疼痛科突然接到上级通知,全科立即停止一切休假,20名年轻的医生护士立刻转岗并组建新的感染三病区,全力以赴救治越来越多的发热患者。

  疫情就是命令!20名勇士接到通知后,没有一人畏怯,没有一人退缩。他们中有“80后”的主力军,也有不少是“90后”甚至“00后”,很多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抢购到了回家的车票,但是接到通知之后,他们没有推脱、没有犹豫,义无反顾地退掉了车票,披上了白衣铠甲。其中有一位性格爽朗的女医生,已有3年未回河南老家过春节,与男友一起踏上火车的那一刻,接到了取消休假的通知,她毫不犹豫地下了车,2个小时后就返回了岗位。

  在疼痛科瞿秀护士长的带领及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下,仅用一天时间就将疼痛科整体搬迁,精心布置病房,做好院感隔离,进行医护资源整合。在有限的时间及艰难的条件下,由原疼痛科为主力军加上其他兄弟科室陆续到来的支援队伍,以最快的速度组建出一个包括10名医生、20名护士的抗疫团队。

 

武汉市普仁医院疼痛科抗疫日常的剪影

 

  在抗疫最艰难的时候,大家相互鼓励打气。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昼夜与病毒较量,以国家诊疗指南为基础,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对准国标,加强患者个体化治疗。护理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全程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落实各项护理项目,及时疏导病患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就这样,大家像抗洪战士一般,拳拳相握,心心相连,以人为“坝”,共抗这涌来的“新冠肺炎洪流”……

  截至3月13日,感染三病区开科52天,在疼痛科全科人员的奋力抗战下,累计共收治确诊和疑似患者96例,危重患者38例,治愈疑似和确诊患者93例,确诊死亡3例,死亡率3.1%,明显低于武汉市平均水平。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按医院指令于3月13日做好病房消杀工作后解散,胜利地完成了抗击疫情的历史使命。

  在此次抗疫中,疼痛科的一位医生不幸被感染,庆幸的是已康复归队!在结束抗疫的工作后,疼痛科全体医护人员稍事休整,又重返疼痛事业的岗位上来,为解除广大市民的疼痛疾病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共有4万余名医务人员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及湖北地区,和当地医务人员一起奋战在防疫一线。作为“疫情火线上的中流砥柱”,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所取得的一点一滴进展,都离不开他们的付出乃至牺牲。

  “临危受命”,或是白衣天使们的职业要求;疫情暴发后,社会也毫不吝啬地把诸如“最美的逆行者”这样的褒奖送给他们。但是,他们也是平凡个体,也有家庭、亲人,也受到病毒的威胁,毅然“逆行”的背后,其实是冒着生命危险,这是再多的致敬都不能改变的事实。

  我们坚信,千千万万武汉疼痛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战友的共同坚守与无私付出,必将迎来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通讯员/林金国 李雅琪  文/蔡毅)

(供稿:中华医学会办公室  武汉医学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