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有你,逆行儿科人
发布日期:2020-04-15 13:15:07 来源:中华医学会办公室 武汉医学会 作者:刘智胜 孙丹 浏览次数:

  2020年春节,金鼠贺岁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了荆楚大地,武汉这座车水马龙的城市,一时间被按下了暂停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随处可见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人员的身影,他们与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一起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响了武汉保卫战。

 

逆行不独行,同心同力守护患儿

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武汉儿童医院副院长刘智胜和湖北省儿科医疗质控中心专家组组长尹薇主任第一时间与湖北省及武汉市儿科专家一道,撰写《湖北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建议(试行第一版)》和《COVID-19疫情期间儿科病房管理与防控实践》,分别发表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和《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以指导儿童新冠防控实践。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陆小霞教授作为省市专家组成员,被首批派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驰援,每天“两头跑”“白加黑”,超负荷工作。由于没有新冠肺炎儿童诊疗经验可循,陆小霞主任带领团队,认真总结经验,参与编写了《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二版)》,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了儿童新冠病毒感染论文。她作为唯一一名儿科专家代表,参加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的修订和编撰。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主任曾凌空,在疫情发生之后和团队用了不到两天时间,改造完成了特殊的隔离病区——新冠肺炎新生儿病房,他们日夜坚守,“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付出100%的努力”。经过近2个月的奋战,新生儿隔离病区已经治愈出院50多例患儿,4例上呼吸机的重症患儿已经全部脱机。他和同事们在《中华儿科杂志》上总结发表了《中国首例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报告》,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JAMA Pediatrics)上发表新生儿新冠病毒感染论文,为同行们提供了新生儿新冠病毒感染救治的宝贵经验。还有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王筱雯也在隔离病区24小时坚守,呵护新冠病毒感染患儿健康。

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兼秘书孙丹主任在《世界儿科杂志》(WJP)上发表儿童重症新冠肺炎论文,分享防控经验。她说:“我虽逆行,却不独行,疫情面前,战时状态,我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党员和医者的责任担当。”除了抗疫工作,她不忘神经专科病人的慢病管理,组织安排线上接诊,制作抗疫期间神经内科疾病篇的慢性病患儿“宅家”宝典。针对家长提出的专科患儿购药不便问题,她主动联系购买并安排邮寄,保障癫痫等慢病患儿的专科用药。

1月28日,收治首批2例新冠病毒感染确诊患儿;2月6日,首批5例新冠病毒感染患儿治愈出院;2月13日,全国首例儿童危重型新冠肺炎患儿治愈出院。2月27日上午,武汉儿童医院邵剑波院长和陆小霞主任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直播访谈,介绍新冠肺炎儿童患者诊疗工作。截至3月31日,510例新冠感染确诊患儿在武汉儿童医院得到及时救治,2000余例新生儿平安降生,正常的医疗秩序正在逐步得到恢复。

  2020年2月13日,国内首例儿童危重型新冠肺炎患儿出院

陆小霞主任接诊小患儿

  

曾凌空主任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

孙丹主任在隔离病区为新冠病毒感染患儿查房

  

新冠病毒感染小朋友在医生防护服上画彩色卡通画

  

2020年2月6日下午,湖北首批5例新冠肺炎患儿从武汉儿童医院出院

  

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委刘智胜教授、委员曾凌空主任与外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武汉儿童医院邵剑波院长和陆小霞主任接受CCTV专访,介绍新冠肺炎患儿诊疗工作

 

 发挥先锋作用,展现担当作为

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名誉主委、武汉协和医院儿科主任金润铭高度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及时统筹部署临床各病区工作,开辟发热病区,集中管理发热病人,并动员党员带头深入发热病区工作。为了把防护设备让给更需要的发热病房,并减少医务人员因频繁上下班而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金主任建议将值班方案更改为“24小时+查房”轮轴转模式,不但保证了一线医生的休息,而且大大降低了防护物资的消耗。在安排好科室工作的同时,金主任积极发挥学会学术力量优势,组织省内外儿科专家撰写了《湖北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建议(试行第一版)》,为奋战在一线的儿科同仁提供了及时雨般的临床指导。为了让老百姓都认识新型病毒,让孩子们免遭病毒的侵害,金主任还借助公众媒体拍摄儿童预防新冠病毒的视频,扩大宣传儿童健康知识的普及,动员儿科同仁们积极撰写新冠病毒防治科普文章,为家长们如何居家护理孩子提供专业指导。

 

金润铭主任录制儿童新冠肺炎防疫科普,给予广大家长实用的儿童防护指南

 

武汉协和医院小儿血液病房里收治的大多数都是急性白血病的患儿,疫情来袭,这群小患儿无疑是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让因交通封锁不能来院化疗的白血病患儿继续治疗,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吴小艳通过省内儿童血液病协作群协调部分患儿在当地医院完成基本的治疗,这无疑对焦急的患儿家长来说是莫大的宽慰。吴小艳还整理了病房疫期管理经验,撰写并发表了《2019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儿童血液肿瘤病房规范化管理建议》,为广大儿童血液肿瘤的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建议。

武汉协和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是儿科集中收治危重症患儿的病区,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病区主任张志泉副教授以身作则,全程跟踪疑似患儿的诊治经过,坚持在床边查看患儿的第一线。病房里,尽管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他坚持对患儿仔细体格检查,亲自为疑似患儿进行鼻拭子病毒核酸采样。离开病房,他又通过微信和病房医生不断联系,时刻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督促疑似患儿的上报和采样工作,申请专家组会诊……

张志泉副教授查房并为患儿进行鼻拭子采样

 

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武汉协和医院儿科党总支书记王琳教授,身兼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主任,与乐琼护士长一起及时安排特殊时期上班医生护士的工作餐和住宿,为大家解决后顾之忧。为了明确疑似母亲娩出的新生儿是否垂直传播感染了新冠病毒,需要行咽拭子取样进行核酸检测,这是新冠病毒传播最高危的操作之一。王琳主任身先士卒,要求病房所有需要进行咽拭子取样的高危儿都由她来做,并说:“不怕,我们一家三口都是高风险。”原来王琳主任的丈夫和儿子都是医生,也都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王主任的话犹如一颗定心丸,减少了大家对病毒的恐惧,更增强了战胜疫情的决心。

王琳主任(右)在抗疫前线

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吴小艳在小儿血液病房为疑似患儿进行新冠病毒核酸采样

 

凝共识聚力量,呵护儿童健康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学系主任罗小平教授带队儿科学系为湖北省卫生健康委起草发布了《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方案(试行第一版)和(试行第二版)》,并与妇产科配合起草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孕产妇及新生儿管理指导意见(第一版和第二版)》,并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专论《面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大疫情:儿科医生的思考》,主导发布了《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建议(试行第一版)》,发表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流行期间儿童分级防控建议》,还正在撰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科防护手册》等。罗小平教授带队儿科学系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科研,成功获批湖北省和同济医院临床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攻关项目。

同济医院儿科迅速开放儿童发热门诊,建立儿科接诊流程及住院部排查流程

 

同济医院儿科学系总支书记周建华教授积极带领党员发挥在儿童发热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本部儿童发热门诊和中法新城儿童重症及新生儿发热病房分别成立了党小组,强有力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他也是全院儿童新冠会诊专家,一直战斗在一线。 

同济医院儿科学系总支书记周建华教授在医院本部儿童发热门诊和中法新城儿童重症及新生儿发热病房分别成立了党小组

 

同济医院儿科学系副主任陈瑜教授、感染专科舒赛男主任先后担任中法新城重症儿童及新生儿发热病房主任,收治新冠肺炎儿童。在发热病房的医护人员为救治病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在发热病房收治的“云养娃”小石榴,牵动了全国200多万网友的心,在治疗期间儿科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康复并顺利出院。

 

小石榴回家与父母团聚

一例患儿从同济医院儿科出院,家属送来爱心画作

 

用坚守与责任诠释医者仁心

疫情期间,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主任赵东赤工作在新生儿监护隔离病房里,每天的工作是照顾确诊和疑似新冠肺炎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儿科副主任付学东和朱志强医生在疫情之初就主动请缨到中南医院对口接管的武汉市第七医院支援;儿科护士张菡和马思佳分别在中南医院急诊科隔离病房和感染科隔离病房支援;儿科主管护师刘欣欣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支援。他们都在抗疫前线展现了儿科人的勇敢、独立与坚强。

赵东赤主任在新生儿监护隔离病房工作

中南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在抗疫前线支援

 

除了在新冠前线战疫,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还有许多需要常规救治的患儿。春节期间,科室53例患儿由于病情需要,在疫情发生后只能留在医院里继续救治。儿科医护用一份坚守与责任,守护着这些不能回家的花朵。有些非武汉籍宝宝,虽然已达到出院标准,可由于疫情管控,父母家人无法前来医院接他们回家。为了让这些宝宝早日回到父母的怀抱,医护人员亲自护送宝宝们到高速路口,将孩子安全送到家人的手中。

新生儿科护士们亲自将住院1个月余的早产双胞胎宝宝送到家人的手中

 

他们是细心贴心又暖心的抗疫先锋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儿科医护团队积极投身到不同的隔离病区,为打赢这场攻坚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并没有因为疾病的可怕而退缩。他们是爸妈眼中的孩子,是孩子眼中坚强的母亲,是丈夫眼中柔弱的女子;然而此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白衣战士”,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化身为伟大的战士,用血肉之躯挡在前面,用生命来对抗疾病。

 1月25日,抗疫前的最后一次大交班,儿科医护人员即将分别投入到不同的隔离病房参与抗“疫”。

 

齐心协力清理、消毒、封锁病房,搬床垫、撤窗帘不在话下,而私下里都是温柔可人的女神。女神与女汉子的切换只因身上的一袭白衣。

凌晨三点隔离病房内短暂的休息,一个小时后,他们要开始采集整个病区的鼻咽拭子、血气及其他抽血项目,每采集一次鼻咽拭子的背后都面临着可能被感染的危险。

 

 平常看起来得心应手的采血操作,而此刻略显笨拙。因为要克服戴着双层手套及不时会模糊双眼的防护眼罩带来的不便。

 

  除了完成治疗工作,隔离病房内大量的老年患者由于没有家属的陪伴,基础的生活能力缺乏,烧热水、翻身、拍背、喂饭、搀扶上厕所、清理排泄物等也是我们的工作;一些平时看似简单的工作,在厚厚的防护服包裹下都会变得困难重重。但我们从不退缩,这是一袭白衣赋予我们的使命。

 

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一个接一个地出院了,病区给他们颁发了战胜新冠肺炎的获奖证书纪念,为了庆祝出院,医务人员一起拍了张大合照。

 

全力以赴救治“战疫宝宝”

1月27日,中部战区总医院儿科收治了一例感染新冠肺炎孕妇剖宫产分娩出的34+4周早产儿壮壮。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务委员聂国明主任、杨新凤护士长指挥儿科全体医护人员,迅速将抢救室进行改造,作为收治壮壮的隔离病房,配备新生儿暖箱、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组建单独医疗护理团队。历时2个月,壮壮健康出院。壮壮的成功救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月9日《解放军报》、2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多家媒体都报道了战“疫”宝宝。

儿科全体前赴后继参加抗疫一线,先后有25名医护抽调到成人科各感染病区、发热门诊、感控督导组等;儿科门急诊在防护物资欠缺的条件下,仍坚持全天应诊,为患病儿童服务。

   中部战区总医院儿科医师徐洪涛博士照片出现在央视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里

 

中部战区总医院儿科医生在对新冠肺炎患者查房

 

 战“疫”宝宝壮壮和临时妈妈们

 

火线支援,协同抗疫

自2020年1月23日起,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医生王娜、宋文奇等放弃春节休假,先后到发热门诊支援,护士周晓燕和李云被紧急派往武汉市第四医院支援,肖宝珠和李亚楠支援医院急诊科,孟扬琴和高莹被派往隔离点。2月6日,护士长易燕带队冒雨奔赴雷神山医院开荒拓土。2月11日,医院被征用成为新冠肺炎重症定点单位后,医生聂颖等及护士刘晓玲等奔赴外科楼新战场,医生乔静、杜恒等派往方舱支援。

武汉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护士王琳(后排左一)为出院患者打气加油

雷神山医院进驻的第一批队伍,右一为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易燕护士长

 

 除夕前夜,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王娜和宋文奇临危受命解发热门诊燃眉之急

 

心有大爱,何惧艰险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面对超出负荷量的新冠肺炎病人,“90后”护士姚柳思主动请缨到最困难的地方,小小的身躯扛起沉甸甸的责任。新生儿科护士肖倩近距离为病人取核酸标本,这是感染风险极高的操作;她为一名血管条件差的老年患者进行静脉采血,虽然护目镜起雾影响视线、层层手套影响触感,依然凭借高超的技术“一针见血”,让患者减少了痛苦。

 

肖倩护士为病人取核酸样本

 

 肖倩护士为一名血管条件差的老人进行静脉采血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为患新冠肺炎孕妇分娩早产儿全程护航。该新生儿胎龄仅30周,体重1.5 kg,出生出现窒息。经过新生儿科医护全力窒息复苏抢救后,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武汉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为患新冠肺炎孕妇分娩早产儿全程护航

不辱使命,用心救治每一个生命

武汉市第三医院儿科全体医护在边俊梅主任的带领下,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投入到抗击肺炎疫情的武汉保卫战中。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即使出现皮肤压疮、双手干裂、身体虚脱,也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依然乐观坚强地战斗在抗疫一线,大家无私、友爱,对病人精心施救,一人一策,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用心救治每一位患者。

武汉市第三医院17楼感染6病区全家福——庆祝病区关门大吉,胜利属于可爱的医务工作者,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也终将属于全世界

 

感染病区开科,边俊梅主任带领大家化身“小黄人”,打跑“小怪兽”

 最美的眼睛——目之所及是生命,心之所向是使命

 

线上线下合力抗“疫”

作为武汉市青山区唯一一家24小时接诊的儿童医疗单位,武汉市普仁医院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备战,主动前往抗击疫情的一线的感染科病房、方舱;在疫情暴发高峰期医院扩建感染病区时,儿科护士长又带领13名护士就地转岗成立感染十病区。在医护人员陆续抽调外援的情况下,仍坚守保障24小时儿科门急诊,普儿科、新生儿住院病房的正常运转,响应产科的新生儿会诊抢救工作。同时为了减少儿童不必要的来院就诊次数,第一时间开展网络患教工作,采取妈妈班、疫情科普专题讲座、线上问诊答疑等多种形式的线上活动。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普仁儿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披荆斩棘,一路奋勇前行!

武汉市普仁医院儿科医护支援一线方舱工作照

武汉市普仁医院儿科医生24小时接诊

 

无私无畏,风雨同心

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武汉市第四医院儿科医护们不惧困难,无一人缺席这场抗疫战斗。其中,儿科陈咏丽医生和原科室同事姚华珍同心抗疫,田琳医生虽然担心已感染肺炎的公公,仍然坚持上抗疫一线。

陈咏丽医生和原科室同事姚华珍同心抗疫

田琳医生在抗疫一线

 

用面对孩童的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12名儿科医生团队承担着一个45名患者的新冠肺炎病区,这12人中4名“90后”、6名“80后”。面对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时,他们没有畏缩不前,而是在专家组的指导下迅速投入到新冠肺炎的诊治中。也许正是因为是儿科医护,他们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毕竟用对待小朋友的耐心来对待成人患者,谁会不喜欢呢?

美少女战士的新战衣

你的笑容就是我们的动力

 

以热血铸就抗疫“防护墙”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被征用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后,新生儿科的全体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听从医院部署,参与抗疫一线。发热门诊、鼻咽拭子取样、成人呼吸隔离病房等抗击疫情的各个角落,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满腔热情,他们用温暖为患者点燃希望的曙光,用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的大义凛然的白衣战士精神。在疫情防控主战场,他们共同铸造起了一面坚实的“铜墙铁壁”。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医护人员给发热病人进行核酸采样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医生为新冠肺炎患者查房

 

让病房有家一般的温暖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儿科一病区作为黄陂区收治儿童新冠肺炎的定点科室,承担起患儿的救治工作。儿童病例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在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面对疫情,儿科一病区在主任陈建峰、护士长王虹的带领下积极救治新冠肺炎患儿。救治中他们是医生护士,生活中又变身孩子们的“父母”。

宝宝,来喝药了,喝完药就不疼了!宝宝,把手给阿姨,不疼、不哭.....面对无自主生活能力、无人陪护的患儿,儿科一病区的医生、护士充当起了孩子们的“临时家长”,陪伴、安抚、照顾饮食起居,让整个病房充满了爱,温暖着患儿。

 黄陂区人民医院医护充当临时奶妈照料患儿

 

医护人员为新冠患者送去爱心食品

 

 

白天输液时,护士坐在床边陪护观察;口服药按时看服到口;一日三餐及时供应;晚间护士加强巡视,帮助较小的患儿沐浴,告知较大儿童相关注意事项,积极询问孩子的心里想法,让他们克服陌生、恐惧,做好心理护理;给予正确的指导,确保患儿安全,避免发生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等事件。根据患儿需求,在各商店均停止营业、只接受团购的背景下,医护人员四处联系为患儿购买奶粉、尿不湿、面霜、水杯、沐浴桶等生活用品,满足生活需求。

 

与爱“童”行,逆战“黄冈小汤山”

与时间赛跑,他们分秒必争、有条不紊;与疫魔较量,他们不惧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勇闯“红区”。黄冈市中心医院儿科人2月6日转战“黄冈小汤山”——大别山医疗中心。他们争做逆行者,与重型患者朝夕相伴,共同闯关,承担了所有儿童的筛查、确诊、治疗及预后随访,仅留下四名同事镇守发热门诊和急诊。虽然条件艰苦,早期物资缺乏,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畏艰苦,逆行而上,与儿“童”行。哪怕是疫情进入尾声,儿科人仍义无反顾接手收尾工作,做全市儿童新冠肺炎排查工作。冲锋在前,收尾在后,正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心有大爱,与儿“童”同行 

   互相鼓励,关爱病患

 

不舍昼夜,共抗疫情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医护团队第一时间响应指令冲到防疫第一线,他们团结互助,一丝不苟,细致入微。无论何时,哪怕是午夜时分,只要听到新冠专家群里的“滴滴”声,大家都会及时查看,讨论疑似、疑难发热儿童情况,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进隔离病房前医师合影

儿科医师发热门诊筛查新冠肺炎

 

“铁打的天医人,是铁打的狠,把病魔的头按在地下,往死里整。”歌里这么唱,他们这么做。在这个抗疫战场里,儿科医护团队,日夜坚守,破釜沉舟,抗击病魔。所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儿童,全部治愈出院!

 

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汉川市人民医院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院长徐之良(武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党委书记贺朝雄任总指挥长,全面布置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为响应抗击疫情的号召,儿科主任、护士长向全体儿科医护人员发出倡议,儿科人积极响应,纷纷写下了请站书,愿意到工作强度最大、任务最重、最紧张、最需要的前线中去。1月26日,罗亚辉、舒继红、张勇刚三位主任加入到汉川市抗新型冠状病毒专家组,负责全市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的会诊及救治工作,每天除了在微信平台会诊各个乡镇卫生院就诊的发热患儿,还要随时准备到现场去救治排查。1月28日开始儿科陆续抽调27名医护人员到前线支援,分布到新院区、欢乐街院区、东院、肽康院区、中医院、二医院、儿童发热门诊等各个感染病区,到处是儿科白衣战士奋斗的身影!

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纸尿裤……每次上班,医护人员都要穿上厚厚的防护装备,为了节省医疗资源,他们尽量不吃东西、不喝水、不上厕所,整个班次下来,汗水湿透了衣服。在感染病房,他们不仅要给无法自理的病人治疗,还给他们喂饭、擦洗身体、换纸尿裤……除了护理病人,他们还当起了“清洁工”“心理咨询师”“舞蹈老师”,在为患者诊治的同时,清扫垃圾、带领病人跳舞,疏导病患的心理,儿科人都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儿科发热门诊护士长蒋素琴在为发热的宝宝喂退热药

照护新冠病毒感染阳性的宝宝

重症感染病区的马召护士在护理一个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带领病人跳舞

 

“医”无反顾,战“疫”必胜

在咸宁市中心医院住院部3号楼十一层紧张有序进行改造的日子里,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像扭紧了发条的闹钟,能量满满地认真培训,时刻熟悉新冠肺炎防控流程,刻苦练习穿戴防护用品,力争做到每个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2月12日夜间,指挥部通知十一病区紧急启动,队员们使命必达,整齐划一地赶到了科室,整理床铺、准备好病人生活用品、做好入院宣教、规范住院流程、静脉采血、留置针穿刺、输液……所有一切都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当安排好一切事宜,时针已指向了凌晨三点。汗水浸湿了防护服,雾气弥漫了护目镜,酸痛覆盖了关节和肌肉,他们都无怨无悔。病房里的患者,有2岁的小朋友,也有耄耋老人,他们有的焦虑,有的恐惧,有的烦躁,有的沉默……针对每一位患者,他们制定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和心理干预措施,通过细心的工作去抚慰他们,不厌其烦地解释病情,让病人树立起战胜新冠肺炎的信心。

咸宁市中心医院儿科抗“疫”英雄合影

 

逆行儿科人,疫期一盘棋,紧紧团结在一起。面对疫情,我们逆行而上、众志成城;面对患儿,我们责无旁贷、大爱无疆。我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让真情与爱在生命中传递。我们没有时间去恐慌、悲叹,我们要和全国抗疫战线的医务人员一起,在党旗的光辉指引下,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目前,战“疫”进入收官阶段,武汉按下了“重启键”。“流年笑掷,未来可期”,我们坚信,只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善作善成,必将迎来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正常的医疗秩序也将逐步得到恢复。

感恩全体“逆行者”!感谢全国人民!

 

(通讯员/林金国 李雅琪  文/刘智胜 孙丹)  (供稿:中华医学会办公室 武汉医学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