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病理学分会:汇聚点滴力量 为战“疫”赋能 | |||||
|
|||||
自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的倡议下,全国病理专家积极响应号召,以尸检病理、病理科规范、病理远程义诊、专家公益直播、学术活动、学会/基金会物资捐赠、国际互助等方式为战“疫”赋能,以实际行动加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 尸检病理:抽丝剥“检”,逐步揭开新冠肺炎真面目 随着疫情加重,死亡病例逐渐增加。陆军军医大学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卞修武院士在1月29日向中国疾控中心及全国政协递交了COVID-19逝者尸检建议书。在卞院士的呼吁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月4日发布了《关于规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死亡病例尸体解剖查验工作的通知》。2月8日,卞修武院士受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派到达武汉,分别在火神山医院和中部战区总医院建立了负压尸检室。2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派上海交通大学王朝夫教授带领的病理小分队支援武汉尸检工作。2月18日,开展了首例尸检工作。2月28日,陆军军医大学姚小红副教授等5名病理骨干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海波副教授等2名成员增援武汉。此外,还有中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主任任勇等同行,共同组成了由卞修武院士领衔的新冠肺炎尸检病理武汉团队骨干成员共16人,他们一边完成尸检病理诊断报告,一边深入开展病理学研究工作。及早开展的尸检工作为明确COVID-19患者的死亡原因、发病机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COVID-19患者的病理改变于3月3日写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华中科技大学病理团队完成了9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遗体解剖和39例遗体微创解剖的病理学观察、诊断和分析。至4月5日,卞修武院士带领病理诊断与研究团队共完成37例COVID-19遗体病理解剖。他们建立了国家级病理样本库,制作了病理图谱。这也是目前已知世界范围内数量最多、病理数据最全的首个COVID-19病理样本库。 与此同时,国内多家医院也开展了新冠肺炎病理检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分别在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和Journal ofThoracic Oncology 杂志发文,及时把不同阶段COVID-19病理改变分享给国际医学界。 卞修武院士和邱海波教授做客央视《新闻直播间》 卞修武院士在武汉期间多次通过多学科讨论将病理发现及时分享给武汉多家医院的临床救治一线。3月2日,央视新闻直播间邀请卞修武院士和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教授为大家解读解剖报告及在临床救治上的应用。通过病理学变化和临床表现对比研究能更加深刻揭示发病机制,分析死亡原因,更精准地指导诊疗疾病,提升临床救治和防控效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3月5日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病理学等基础医学实践,更好指导临床实践,这对于病理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制定COVID-19尸检方案,由汕头大学苏敏教授执笔完成了《冠状病毒病-19死亡病例尸体解剖查验操作指南》,于3月10日发表在《中华病理学杂志》上。3月12日,《中华病理学杂志》刊登武汉协和医院病理科《穿刺尸检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应用》一文,文中总结了开展穿刺尸检的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分析穿刺尸检在COVID-19防控工作中的优势、局限性及应对措施,以期为实践和优化穿刺尸检的流程积累经验。 病理科规范:“疫”来将挡,大敌当前的定海神针 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结合病理科工作实际,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国平教授与湖北病理同行起草编写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病理科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供全国医疗机构病理科(含第三方病理诊断机构)参考执行。《意见》从病理科工作总体原则、病理科工作调整、病理科在岗人员个人防护、病理科环境清洗消毒和保护四个方面对疫情下的病理科室规范管理和操作提供了指导。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病理科规范的迅速制定与实施犹如一枚定海神针,使全体病理人心无旁骛、万无一失地投身到这场未知的战斗中去。 远程病理义诊:“义”无反顾,甘做永不松懈的“螺丝钉” 2月7日,由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联合发起《全国临床病理学专家和同仁远程义诊倡议书》,以远程病理会诊的形式开展疑难病例的义诊活动。此次活动为公益帮扶性质,义诊平台和志愿者不收取患者和病理科任何费用。活动倡议一经发出,便得到病理医生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纷纷踊跃报名。截至4月15日24时,义诊医生完成了来自100余家基层医院的4000多例病理义诊。义诊平台病理远程会诊的有序开展,举全国病理科优势力量,更好地帮助基层医院病理科解决疑难病例,并努力让更多基层患者享受到专家诊疗服务,为疫情期间的中国病理保驾护航。 数字病理远程义诊公益平台 专家公益讲座直播:隔空不隔爱,共话病理情 疫情期间,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各学组积极响应投身战“疫”,借助专家讲座、病例线上讨论等“空中战疫”形式助力抗击疫情。包括泌尿男生殖学组“‘疫’夫当关 潜德‘泌’行”——走进前列·抗击疫情、女性生殖学组战“‘疫’先锋‘女生’不让须眉”——妇产科病理公益讲座、淋巴造血疾病学组“疫时寻理”病理网络教育系列课程;乳腺病理学组开设了公益会诊平台,举行了四场“病理抗‘疫’,与‘乳’同行”义诊直播,同时举行为期一年的“关注乳腺,为爱开讲”网络授课活动。截至4月15日,各学组和地方分会共举办学术讲座和读片会225场,这些都是病理人汇聚自己的点滴力量为全国战“疫”赋能! 开展的公益讲座(部分) 学术会议:学无止境,让合作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 2月29日—3月5日,第109届美国加拿大病理学年会(USCAP)在美国洛杉矶召开。受疫情影响,我国病理专家代表未能赴美参加。为最大限度让国内病理同仁及时了解到本次会议的热点和新进展,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国际合作交流委员会与美国华人病理学会、部分美籍华人病理专家等共同整理了本届USCAP专题报告和壁报上的热点和新进展等内容,对会议部分内容进行中文翻译和编辑,以供国内病理同行学习交流。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骨与软组织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病理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骨和软组织肿瘤学组主办的“第十届全国骨与软组织病理年会”于4月18日成功举行。会议采用网络直播方式,由国内知名病理专家就骨与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与新进展等相关热点开展专题讲座,并设有精彩的骨与软组织病理读片与讨论。 国际互助:“理”无异国,愿与世界守望相助 疫情面前,全球病理同道守望相助,正如在《全美华人病理学会(CAPA)给病理学界同仁的慰问信》中所提到的,“你们在抗疫中表现的勇敢、敬业和无私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我们也对中国病理同仁最近在COVID-19遗体中进行的病理解剖及其相关研究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还要向所有直接和间接参与中国抗击COVID-19疫情的同仁们表示敬意。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此间及时、有力地组织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抗疫活动。处于疫情中心武汉的同仁们,他们也表现出色,还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们理应获得我们最高的敬意”。CAPA还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与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等国内病理学会或协会保持密切的合作,为中国病理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国际泌尿生殖病理协会也向疫情初期的中国病理医生发来慰问信,信中对开展尸检的卞修武院士团队和王朝夫教授团队表示致敬,并希望将来继续与中国同行在诊断实践、研究和教学方面一起协作,促进亚专科发展。在疫情初期,许多海外华人病理同行直接寄送了大量医疗防护用品给武汉的病理科室,以帮助武汉同行做好防护;在后期国内疫情得到控制而海外许多国家疫情暴发后,很多国内病理医生自发寄送了大量的防护物资给国外的病理同行。中国病理人将与世界同道一起,以恒久努力、守望配合共同战胜疫情。 疫情保险:心系同道,你守住前线,我守护你 同根生, 心相连, 病理基金会协同战“ 疫” , 与全国病理医生坚守伫立、并肩作战,为医院分忧,为人民健康分忧,为武汉病理同道献出爱心。为做好疫情期间病理从业人员健康和安全防护,北京精鉴病理学发展基金会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一起为湖北省约1400名病理人员提供疫情保险,守护同道健康,用实际行动支持和守护抗疫英雄。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病理人为协同战“疫”全力以赴,未来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还将继续投身于病理相关的各项公益及学术活动中去,为病理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而努力!(供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执笔人:王哲 王国平 聂秀 杨文涛 王坚 刘爱军 滕晓东 平轶芳 韩安家 梁智勇)(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年第35卷第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