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 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国家需求 探索培养高层次精神医学人才之路
发布日期:2021-12-16 16:34:08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 浏览次数:

深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  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 杜治琴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新征程。医疗卫生人才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两大国家战略的基础支撑与重要保障。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孙春兰副总理对学会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孙春兰副总理在讲话中指出,中华医学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深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等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提出了防控救治的关键性政策建议,呼吸、重症等专科分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优良技术的背后,是不断地在职学习培养与精进业务技能。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卫生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强化培养培训是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特别是要加强全科、儿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这是实施我国“双战略”任务人才保障的重要环节。全国人大2021年8月20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明确提出,“加强全科、儿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有关行业组织应当为医师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服务和创造条件,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管理”。

2015年以来,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工作部署,积极履行政府转移的职能,主动融入和服务大局,创新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推动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发展。本次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医院撰写的专门针对急需紧缺专业的系列文章,分别对全科、儿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培训项目实施、师资队伍培养、服务基层举措、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供了较为丰富和成熟的工作经验。系列文章同时分析了新形势下紧缺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挑战,对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在职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做出了规划和实施,供继续医学教育业务人员及热爱医学教育者交流参考。


服务国家需求 探索培养高层次精神医学人才之路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育处 唐妮 司天梅


精神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高达16.6%,有2亿多例精神障碍患者,精神障碍造成的疾病负担约占所有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13%。同时,我国现有精神科医师4万余名,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总体匮乏,且地区间分布不均衡,精神卫生人力资源发展不平衡,这是目前困扰精神卫生行业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精神科作为急需紧缺专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大力发展的医学专科。

近年来,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继续医学教育的逐渐发展与壮大,精神科医师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普遍得到有效提升,不同地区精神科医师的临床胜任力出现同质趋势。但在新的时期,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新观念不断涌现,高速发展的现代医学为精神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联合国以及WHO都已确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人类会面临着由此次新冠疫情导致的持续的心理危机。在这样复杂而多变的形势下,传统的双基培训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2020年10月,国家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精神专科医疗服务的意见》,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提升精神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增加精神科医师数量,优化精神科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在大健康时代里,国家对高层次精神医学人才的渴求驱动着人才培养的革新。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大六院”)为北京大学附属精神专科医院,是全国首批(2001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中唯一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基地,连续十一年稳居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首位,我院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领航探索新时代继续医学教育培养高层次精神科人才之路径,为加快推进精神医学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贡献北大医学的智慧。


平台建设方面

依托于北京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和“临床医学+X”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与机制,北大六院与北京大学多个学院形成更加紧密、向上的创新集群,如与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信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前沿交叉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及医学部其他临床学科等开展合作平台建设,通过实质性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精神医学的创新和发展,在围绕临床医学、脑科学、生命科学、信息学等领域的多学科交叉平台建设中探索与孕育精神医学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借助于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这个平台,每年举办近30次的国家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将新理念、新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多样化的教育培训形式,向全国辐射;同时为全国的协作单位或区域医疗中心,定制个性化需求的继续教育项目内容,或者派遣教师走向基层,进行教学督导活动。


师资队伍方面

北大六院拥有我国精神卫生领域仅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渔邨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教授,并建立了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博士生导师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人才为骨干的师资梯队。医院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1人,以及数十位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临床指导教师组成师资队伍,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我国精神医学领域内的顶级专家,根据国家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为精神病学顶层设计人才培养计划;临床指导教师们则组成多层级的指导教师,通过系统的基础知识讲授、灵活多样的基本技能传授等教学活动,为急需紧缺专业——“精神医学”培养“高胜任力”的临床服务队伍。作为唯一的委属委管专科机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保持密切合作,定期为包括新疆、宁夏、内蒙古、延安等边疆民族地区及革命老区等精神科医师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的区域,提供培训师资队伍,开展精神科诊疗技能、规范性查房示教等内容的教学培训活动。如持续援建延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根据当地患者疾病谱特点派驻不同亚专科专家前往延安三院对当地医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每6个月轮换一次,持续5年时间,形成动态递进式培训。


培训方向设置方面

在进修人员培训体制上设置临床进修与专科研修双渠道机制,前者侧重精神科临床诊疗技能,后者侧重科学研究能力与素养的培训。两个轨道上从学员基本条件、招生程序、学习安排、结业考核有所不同,进修人员可选择进入相应渠道进行更为专业的临床或科研能力系统性强化训练。

在培训方向上体现精神医学基础知识与创新前沿的紧密结合,设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鼓励进修人员将科研攻关融入学习过程。除了设有普通精神病学、老年精神医学、儿童精神医学、物质依赖、心理治疗技术、心身医学、睡眠医学、社区康复、精神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公共精神卫生、生物精神病学、社会精神病学、精神伦理学等常见精神医学领域,近年来还逐渐设立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研究,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对未来精神医学医疗的影响;精神科大数据分析与生物信息学;综合化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数字化治疗)等前沿热点方向,为未来精神医学诊疗技术的变革与发展打下基础。


积极服务国家需求方面

北大六院主动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贴合国家需求开展多项关键技术的推广与传播。如开创多项孤独症患儿康复技术,定期举办全国范围孤独症活动及患者各类技能展,并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孤独症患者康复模式;同时,老年认知障碍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重要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挑战,我院专家团队积极探索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建立适宜的老年认知障碍诊疗与干预技术。

连续多年开展老年认知障碍临床研究技能培训旨在指导精神科医生、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有效开展记忆门诊工作、老年认知障碍社区及家庭护理培训活动,将患者管理与临床研究有机结合,通过小班教学形式,采用专题讲座、现场模拟实践演练等方式,开展以常见认知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和基于家庭及社区的全程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同时涉及语言障碍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老年期抑郁的诊治进展、老年运动及认知功能评估、神经认知评估及量表评测规范等内容;作为承担国家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指导和管理机构,为进一步提高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质量,解决社区精神卫生医疗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问题,我院连续多年承担国家下达培训任务,为构建中国公共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

北大六院将不断探索与实践,构建具有北大医学特色和品牌的精神医学继续医学教育体系,探索和创新符合继续医学教育特点的运行机制,以期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与技能的高层次精神医学专业人才,服务国家大健康需求。(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第36卷第20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