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分析在鉴定过程中揭示疾病真相的重要性
发布日期:2021-02-24 15:49:29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科 闫铁昆 贾俊亚 浏览次数:

闫铁昆


事件处理背景

患者胡某,男,24岁,入院(甲院)前2 d因外伤(具体受伤机制不详)致头部、胸部、腹部受伤,伤后患者无意识不清,自觉头痛、头晕,当时由家属急送至甲院就诊。查头颅CT示脑实质内未见明确外伤性改变及骨折征象;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及肝、胆、胰、脾、双肾超声未见明显异常。急诊医师予以头部伤口清创缝合包扎处理后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3℃,右侧胸壁下部压痛明显,呼吸时加剧;右上腹压痛明显,稍肿胀;双侧背部可见两处不规则形状的淤青,大小分别为3 cm ×4 cm、5 cm × 6 cm,肿胀及压痛明显。入院诊断:1.急性外伤后头痛;2.头皮挫裂伤清创缝合术后;3.多处皮肤软组织挫伤(胸部、腹部、背部)。入院后患者持续诉右侧胸部疼痛,低热。肋骨薄层扫描+三维成像:右侧第8肋骨骨折、左侧肺挫伤。入院3 d后,仍诉右侧胸部疼痛,间断头晕,伴发热,最高38.5℃,补充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痰热清对症处理。次日突发高热惊厥一次,发作时患者牙关紧闭,四肢及躯干强直,持续约1 min后缓解,发作后患者烦躁,意识欠清,体温最高达42℃,予以地西泮10 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静脉入壶对症治疗后,患者躁动逐渐缓解,体温降至39.1℃,转入监护室观察,予以补液、冰袋物理降温等综合治疗措施,考虑患者高热惊厥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再次日,查血D-二聚体>1000 ng/ml,谷丙转氨酶5641.00U/L,谷草转氨酶12 194.00 U/L,线粒体同工酶 5099.00 U/L,总胆红素61.40 μmol/L,直接胆红素33.12 μmol/L,间接胆红素28.28μmol/L,尿素11.30 mmol/L,肌酐160.00 μmol/L,尿酸596.00μmol/L,肌酸激酶3455.00 U/L,乳酸脱氢酶32 354.00 U/L。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请内科会诊考虑肝损伤,建议查肝炎系列、上腹部CT进一步明确诊断,给予谷胱甘肽保肝治疗,并予以营养支持,必要时予以转院。当日转院。出院情况:嗜睡,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14分(E3V5M6)。出院诊断:(1)急性外伤后头痛;(2)头皮挫裂伤清创缝合术后;(3)多处皮肤软组织挫伤(胸部、腹部、背部);(4)右侧第8肋骨骨折;(5)左侧肺挫伤;(6)肝损伤:病毒性肝炎?高热性损伤?外伤性损伤?(7)肾功能不全。转入乙院后查体:体温 36℃,嗜睡,精神差。入院辅助检查血生化:谷丙转氨酶>1000 U/L、谷草转氨酶>750U/L、总胆红素52.8 μmol/L、直接胆红素 31.11μmol/L、尿素 11.01mmol/L、肌酐 147.00 μmol/L;凝血:凝血酶原活动度 39%、国际标准化比值1.79。初步诊断:(1)急性肝功能衰竭;(2)肾功能不全;(3)发热原因待查。次日查尿常规显示茶色尿、潜血(+)。给予保肝、降血氨、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抗感染治疗,患者肝功能好转,意识清楚,体温正常后出院,出院诊断:(1)急性肝功能衰竭;(2)肾功能不全。

争议要点:患方认为,患者在甲院住院期间,医方的用药、治疗存在过错,导致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医方认为,患者出现的肝损害可能与外伤、感染及高热有关,医方的用药剂量和频次符合规范,故医方无过错。


事件处理过程

疾病真相——关于该患者的正确诊断

专家组根据现有的病历记载,结合患者入院(甲院)时查体,以及鉴定会现场的问询结果,分析病情如下:患者有外伤所致多处软组织挫伤史,且局部有肿胀、淤青、压痛,左侧肺钝挫伤、右胸第八肋骨骨折。入院时体温正常,血常规化验、肝肾功能正常,入院2 d后体温升高(37.5℃),其后体温逐渐升高至42℃,伴有惊厥、抽搐、意识障碍。化验血D-二聚体>1000ng/ml,谷丙转氨酶 5641.00 U/L,谷草转氨酶 12 194.00 U/L,线粒体同工酶 5099.00 U/L,总胆红素61.40 μmol/L,直接胆红素33.12 μmol/L,间接胆红素28.28μmol/L,尿素11.30 mmol/L,肌酐160.00 μmol/L,尿酸596.00μmol/L,肌酸激酶3455.00 U/L,乳酸脱氢酶32 354.00 U/L,血钾5.7 mmol/L。乙院查尿常规为茶色尿、潜血(+),肌酸激酶400.3U/L、乳酸脱氢酶254.5 U/L。经床旁血滤及支持治疗后,肝肾功能基本恢复。结合患者全身多处外伤史,伴局部肿胀、淤青压痛;茶色尿;化验检查:肌酸激酶大于正常值5倍以上,乳酸脱氢酶等升高,血钾高,伴急性肾功能不全等,经对症及血液滤过治疗病情很快改善,临床考虑患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可能性大。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也称横纹肌溶解症,是指骨骼肌受到创伤、缺血缺氧、炎症、代谢异常或全身中毒等因素损伤时,肌细胞膜完整性破坏,细胞内容物漏出,包括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等酶类以及钾离子等小分子毒性物质释放入血,从而引起的一组以急性肾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补液、碱化尿液、血液净化等对症治疗,等待受损肾组织的自行修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因复杂,包括创伤性及非创伤性。前者包括肌肉损伤(挤压综合征、严重烧伤、剧烈体育运动、肌肉过度活动)、中风抽搐(肌肉持续收缩)、癫痫、谵妄、哮喘持续发作、服用“摇头丸”后过度兴奋持续运动,以及动脉阻塞或受压导致的缺血等。后者包括感染、药物、毒物等。另外,也有遗传因素、电解质紊乱及自身免疫因素等的参与。

根据疾病真相,鉴定是否存在医疗过错

根据病历记录,患者因“外伤后头痛头晕2 d余”急诊治疗,当时头颅CT示脑实质内未见明确外伤性改变及骨折征象;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未见明显骨折征象;肝、胆、胰、脾、双肾超声提示未见明显异常。针对外伤,急诊医师予以行头部伤口清创缝合包扎,并给予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入院后查体显示“右侧胸壁下部压痛明显,呼吸时加剧;右上腹压痛明显,稍肿胀;双侧背部可见两处不规则形状的淤青、肿胀及压痛明显”。经鉴定专家组现场调查问询,患者本人承认外伤为斗殴所致。入院后患者诉持续右侧胸部疼痛,肋骨薄层扫描+三维成像示右侧第8肋骨骨折、左侧肺挫伤。其后患者出现高热惊厥,甲院给予对症治疗后,患者躁动逐渐缓解,转入监护室密切观察并予以补液、冰袋物理降温等综合治疗措施。出现肝酶升高及肾功能损害后,内科会诊考虑肝损伤,给予保肝治疗并转院。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少见,诊断存在一定困难。该患者入院前斗殴受伤导致了骨骼肌的严重损伤,入院后高热惊厥进一步加重了骨骼肌的损害,导致横纹肌溶解,肝酶及肌酶显著升高,其毒性作用也导致了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甲院虽未能考虑到横纹肌肉溶解综合征的诊断,但在患者急诊就诊时针对外伤的诊断正确,处理及时,出现高热惊厥等病情变化后积极对症处理,并及时转院治疗,这些处理并无不妥。

专家组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及诊治经过,认真合议后形成一致意见,做出鉴定意见:甲院诊疗行为不存在过错,虽存在不足,但与患者疾病后果并无因果关系。


事件处理经验

本案例深刻说明了正确的诊断在鉴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患者以“外伤”急诊入院,甲院在清创治疗同时,对肌肉损伤进行了正确的描述,但对后续高热惊厥后的肝酶、肌酶升高及急性肾损伤等表现未能进行正确诊断,转院到乙院后,仍未能正确诊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因此其诊断存在一定困难。虽然两院的对症治疗及处理并无不妥之处,但错误的诊断导致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过程的不理解、误解,甚至认为“肝功能损害与治疗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专家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及诊治经过,确定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诊断,从而做出正确的鉴定意见,明确医院诊疗行为存在不足,但与患者疾病后果并无因果关系。(本文经天津市医学会医学鉴定分会推荐并审稿)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第36卷第3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