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五)——关节损伤精准影像评估及修复的新技术建立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2-01-19 10:51:51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 浏览次数:

累及关节的疾病如骨关节炎、骨折、骨肿瘤造成的骨关节不可逆性损伤或可逆性长期损伤,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剧,骨关节炎及老年人骨折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但目前对于骨关节炎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方式,对于关节的损伤修复缺乏精准的治疗方法及准确的疗效评估手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陆勇教授带领团队联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展“关节损伤精准影像评估及修复的新技术建立与应用”项目研究,深耕二十余年,将新型影像成像方法与基础和临床研究紧密结合,旨在推动国内关节损伤诊治的精准化,提高关节损伤的临床修复效果,最终极大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项目组所获得的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对于关节损伤修复技术和精准评估的临床应用及推广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该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项目组优化影像成像技术, 模拟重力负荷实施关节损伤生理负荷状态下磁共振及同步辐射相衬成像,建立新型立体化关节损伤精准影像评估体系。项目组在国内外率先调制HBW+TS+VAT磁共振关节假体减金属伪影扫描技术,大幅度提升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影像随访的精准性;创新性研制高场磁共振环境下人体下肢关节负荷装置并搭建同步辐射应力负荷研究平台,模拟重力负荷进行关节生理负荷状态下磁共振及同步辐射相衬成像;首次采用生理负荷状态成像方式建立新型立体化关节损伤精准影像评估体系。

项目组针对关节镜技术修复关节损伤的临床适应证、技术操作规范、临床疗效评价及关节损伤后异位骨化预防策略开展了研究。项目组率先围绕关节镜开展一系列前瞻性研究,深入探索关节肌腱损伤修复的最佳微创治疗术式;创新性运用关节镜探查关节损伤性疾病术后组织功能修复情况,大大拓宽了关节镜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针对关节损伤微创治疗及术后康复问题,开展一系列手术及康复设备应用研究,研制的肩关节镜微创手术外展牵引支架在国内外尚属首创。

项目组创新性研制了支架、水凝胶、交联微球、纳米颗粒等一系列关节损伤修复材料。项目组在国际上率先构建可血管化的3D打印支架修复大面积骨缺损;在国内外首次构建双效骨诱导性的有机-无机水凝胶,实现药物及纳米粒子在体外局部长期释放;创新性采用有机/无机共交联水凝胶膜用作再生骨膜促进成骨分化;在国内外首先研制可调谐水凝胶用于空间填充修复肩袖损伤;创新性采用微流控辅助技术制备可注射的负载干细胞光交联明胶微球,以快速生成成骨组织构建体;在国际上率先研制超级润滑纳米颗粒治疗骨关节炎,建立了完善的关节损伤组织工程修复系统,可明显提高成骨及血管化能力,增强药物作用效果从而促进关节损伤修复。

项目组研究关节软骨与肌腱损伤、修复及异位骨化的作用机制,在国内外率先发现治疗关节软骨损伤退变的新靶点antimiR-30b与miR-150-5p;阐明TGIF1调控腱骨愈合以及血管增生与机械力学引发关节肌腱损伤的分子机制,为干预肌腱损伤策略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深入研究关节损伤性异位骨化的形成和调控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及推广诊疗新模式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第36卷第21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