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要记牢,“三低一高”不能少 | |||||
|
|||||
痛风是一种无法根治的代谢性疾病。除了积极配合治疗以外,患者能做的就是在饮食上多加注意,让疾病处于少发作或不发作的状态。 一、痛风与饮食的关系 为什么痛风要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呢?这要从嘌呤开始说起。 自然界的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着一种名为“嘌呤”的有机化合物。人在进食后,食物内含有的嘌呤就会在代谢过程中为人体提供能量,并最终转化为尿酸。 如果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人体内代谢不出去的嘌呤就会转化成大量尿酸,从而导致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基础。痛风患者更应时刻注意食物中的嘌呤含量,以免尿酸增高引起痛风发作。 二、食物中的嘌呤含量 痛风患者必须注意饮食里的嘌呤含量。我们平时所接触的食物,根据其嘌呤含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 含嘌呤高的食物(150~1000mg/100g) 鱼类,如凤尾鱼、牡蛎、白鲫等都属于高嘌呤食物,还有动物内脏,以及黄豆、豆苗、豆芽等,也同属高嘌呤食物。 这类食物在痛风急性期、缓解期均禁止食用;而慢性期和无症状期也最好不要食用,以防痛风发作。 2. 含嘌呤较高的食物(75~150mg/100g) 鲤鱼、鳕鱼、小虾米等水产品属于第二等高嘌呤食物。除此之外,还有羊肉、鹅肉、鸡肉、牛肉和它们熬制的肉汤,以及糙米、谷类等主食。 在痛风急性期,这些食物要避免食用;而在慢性期和无症状期可以少量食用,但要注意一次不能食用过多。 3. 含嘌呤较少的食物(<75mg/100g) 各种蔬菜,如菠菜、菜花、青豆、豌豆、蘑菇等;鱼类包括鳝鱼、青鱼等。 痛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少吃这类食物;慢性期和无症状期则不需要有所顾虑,自由选择量和种类食用即可。 4. 含嘌呤极少或不含嘌呤的食物(<30mg/100g) 如牛奶、面包、黄瓜、大白菜等,以及各种水果和干果也属于嘌呤含量极少的食物。 无论是痛风急性期还是慢性期,患者都可以自由食用第四类食物。 三、“三低一高”不能忘 痛风的发生和饮食脱不了干系。因此,我们要谨记“三低一高”的饮食原则,尽量避免因食物而诱发或者加重痛风。 1. 低嘌呤或无嘌呤饮食 嘌呤转化的尿酸是痛风的诱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摄入嘌呤来使尿酸生成减少,进而避免痛风的发生。 2. 低热量饮食 痛风患者除了要控制嘌呤的摄入量外,蛋白质的摄入量也要有所控制。这是因为高蛋白的食物往往嘌呤含量也高。 平时一天蛋白质的摄入量最好按体重来确定。成人大约1kg体重摄入1g蛋白质就已足够。 肥胖会导致嘌呤代谢变慢。因此,痛风患者要少吃糖果等以消除或减轻肥胖,碳水化合物要占总热量的50%~60%。 3. 低脂、低盐饮食 脂肪氧化产生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倍,为了降低并控制体重,痛风患者也要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而食盐中的钠元素有促进尿酸沉淀的作用,加上很多痛风患者会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等,所以,为了防止高血脂、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痛风患者需要限制盐的摄入量。 4. 高水分摄入 痛风患者要多饮水!通常情况下,一般人群一天的饮水量大约为2000ml,但痛风患者需要多喝水来稀释尿液,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代谢能力,以促进尿酸排泄,进而防止尿酸沉积引发痛风。因此,痛风患者每天饮水量在3000ml以上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治疗可能对血尿酸轻度升高或无临床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有效,多数痛风患者仍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除此之外,患者也不能进入“不吃肉”的死胡同,尤其是老年人。为了避免营养摄入不足,每天需进食适量牛奶和鸡蛋。只有营养搭配得当,再加上药物配合治疗,才能够有效控制痛风,不让它肆意发作。 作者:李明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肾内科 主任医师 审核:郭树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主任医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