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七)——近视手术创新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2-02-08 15:07:03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 浏览次数:

我国每年有约100万例近视患者接受近视激光矫正手术。近视手术不仅仅是角膜解剖结构的改变和创伤修复,更有光学功能的改变。近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视觉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视觉健康。如何使近视激光手术更安全微创、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更高,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同时激光透镜对角膜营养不良和圆锥角膜等可致盲性眼病是新希望,有助于改善我国角膜供体材料严重不足的困境。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周行涛教授带领团队开展“近视手术创新与应用”,长期致力于近视激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利用交叉学科优势,结合视觉科学、物理光学、屈光手术学等交叉学科,探索出近视微创矫治创新模式,让视觉更“清晰、舒适、持久”的同时,为多种角膜疾病的治疗创立新途径,创建了2项新技术及1个透镜库,建立了2个新体系,使130万例近视患者获得视觉新生,同时使难治性角膜疾病患者获得复明机会。该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针对激光透镜参差及并发症等安全与质量问题,项目组在国际上首创激光透镜分离和取出新技术——连续环形撕镜,使手术时间缩短、透镜更完整、并发症显著减少,实现手术安全质量精确控制,被国际第一本英文近视激光透镜技术专著the Surgeon’s Guide to SMILE 评价为“首个开拓性透镜分离技术”。

针对角膜组织材料匮乏难题,项目组在国际上首创激光表面镜、透镜联合交联等突破性技术并建立透镜库,为角膜营养不良和圆锥等创立新的治疗途径,并建立屈光效应预测公式,实现临床转化,美国角膜组织工程学专家Feinberg A W评论该研究有望开辟角膜移植材料新来源。

针对近视矫治评估与应用的规范化难题,项目组在国际上率先建立近视激光透镜技术的角膜结构-光学功能评估体系,建立了我国最大的近视眼生物参数数据库;最先建立激光透镜术后角膜前弹力层的分析方法,揭示激光透镜光学、创伤修复等规律,被国际激光透镜术先行者Rupal Shah评价为“中国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的开拓者”。

项目组开展了国内第一例近视激光透镜术,现手术量超12万台,稳居国际首位; 发表20 篇系列论文,其中7篇关键性论文成为国际屈光外科学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Refractive Surgery 的封面导读论文;主编4部专著,包括国际第1部激光透镜专著,形成1 项行业标准及2 项专家共识,撰写教材《屈光手术学》“飞秒透镜术”专章;建立“亚太国际屈光手术与SMILE培训中心”,带教包括美国、德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近视激光手术医生,培训全国屈光激光技术相关学员4000余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第36卷第23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