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七)——食品安全应急评估与事故调查溯源检测技术及应用
发布日期:2022-02-08 15:23:36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 浏览次数:

食品安全是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手段,而食品安全事故关系到公众健康与社会稳定,其监测评估、标准制定、现场应急卫生处置与流行病学调查已成为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的法定职能。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事故的首要问题,但我国存在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监测信息系统不完善、暴发数据分析不深入、食源性疾病溯源技术不一致、暴发事件调查处置技术标准滞后、基于人体生物监测的暴露组解析新技术缺乏等瓶颈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吴永宁研究员带领团队联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等组成项目组开展“食品安全应急评估与事故调查溯源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重点攻关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的暴露评估技术,构建了食品污染应急处理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研发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与溯源技术,发明了高通量微生物检测方法及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理化筛查技术,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系列技术指南规范,首次系统地规范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暴发调查和应急处置,并在全国实施推广。该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项目组取得了如下突破性成果:(1)在建立食品污染应急暴露评估技术和GB2762、GB2761污染物与真菌毒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基础上,首次在国际上制定无机砷限量国家标准并转化为国际食品法典,参与食品污染物无限量值时应急指导国际规则制定;(2)建立风险获益评估技术体系,开展减盐行动效果、食盐加碘营养、鱼类消费、稻米镉污染健康监护等应急评估,解决社会热点关注食品安全事件;(3)首次建立覆盖全国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信息系统,制定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开展疾病负担评估,分析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证明食用熟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相关联; (4)构建食源性疾病溯源技术实验室网络,率先在国内开展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分子溯源技术比较研究,在多个实验室开展食源性疾病溯源技术协同性验证,创新高通量的微生物筛查技术及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理化筛查技术;(5)针对新兴污染物开展应急检测新技术应对研究,发展基于人体生物监测的暴露组解析新技术,并实现膳食外暴露与人体内暴露关联性解析,此外针对故意添加非食用物质建立应急检测技术,研制一致性评价的国家标准物质。

该项目对我国食品安全、粮食与农产品产业发展、进出口贸易、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均发挥了重大社会效益,研制了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配合研发出的有关专利技术、国家标准物质打破了国外垄断进而节约了中国执法成本。项目成果在全国31个省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予以推广,建立了一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国家参比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培训全国专业人员6000余人次,应用于上百起暴发事件调查和应对处置,减少经济损失数百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第36卷第23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