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重女轻男”?中医教你远离失眠
发布日期:2022-09-01 10:36:47 来源: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生理规律,睡眠也成为保证人体生存和健康的必要生理条件 。

但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人出现了失眠问题。因为失眠,人不仅没精神不说,时间长了,还会出现情绪烦躁、焦虑,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失眠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不言而喻。那么,面对失眠,我们该如何应对?怎么做才能远离失眠的困扰?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失眠

失眠,顾名思义,就是睡眠失常,它指的是没办法入睡或保持睡眠的状态,导致睡眠时间不足、全身乏力和倦怠。

入睡困难、深度睡眠时间过短或频次过少、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等都可以算是失眠。

一般来说,人人都有可能失眠。不过从医学角度上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失眠。

女性一生中要经历月经期、排卵期、妊娠期和更年期,而刚好这些周期都会对女性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况造成很大影响,导致她们更容易失眠。

月经期、排卵期前后,女性因为激素水平波动,经常会出现内分泌失调,容易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睡眠。

妊娠期间,除了激素水平波动外,呕吐、恶心、胎动、腹部受压和小便频繁等妊娠期反应,都会进一步影响女性的睡眠质量。

到了更年期,虽然说生活压力少了,但在这个时期,女性通常会因激素水平波动而出现各种不适,进而影响睡眠。

 

中医如何看待失眠 

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失眠的呢?

中医一般称失眠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至于病因,中医认为是由“阳不入阴”导致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体的精神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能很好地抑制下来,导致在应该安静睡觉的时候不能入睡。

中医根据辨证论治理论,再结合人体与失眠相关的心、肝、肾、胆、胃5个脏腑,将失眠分为5种类型:

1. 肝郁化火

这类患者一般性情急躁,容易生气,长期情绪抑郁,容易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不长或整夜都不能入睡,还常常觉得口渴、嘴里发苦,大便干、小便黄。

2. 痰热内扰

这类患者主要是由饮食不加节制、暴饮暴食、摄入大量难消化的食物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头晕头重、心烦、食欲缺乏、肚子胀、大便臭且不通畅。

3. 阴虚火旺

这类患者多是因为体质虚弱或过度纵欲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觉时出汗、耳鸣、手心脚心热。

4. 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通常出现在老年人、大病初愈者或长年遭受慢性疾病困扰的人群中。主要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昏眼花、四肢乏力、面色发黄等。

5.心胆气虚

这类患者通常比较胆小,突然受惊或遭遇突发事件时,都可能会发病。主要表现为经常做噩梦、容易惊醒、心慌等。

 

应对失眠的方法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失眠呢?目前,治疗失眠,可以从中西医结合治疗、个人预防和保健两方面着手。

如果失眠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那么必须要依靠现代医学治疗。目前,现代医学仍是临床上快速治疗失眠的首要手段。

在度过失眠的急性发作期后,可以采用中医综合治疗。中医讲究在重视整体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的辨证论治。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以提高疗效,如选择内服汤药和外用针灸、推拿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失眠,除了必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之外,个人的预防和保健也必不可少,应注意这5个方面: 

1.合理运动

运动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可有效改善睡眠状态,散步、慢跑、打太极、练八段锦等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



2.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生活中,应该避免使用酒精助眠,因为长期的酒精麻醉会使身体受损。另外,也不能用冷水洗头,长期会刺激大脑,导致大脑过度疲劳。

3. 规律作息

平时应规律地睡觉,以便形成良好的生物钟,切忌熬夜。

4.注意饮食

在临睡前,注意不要食用会导致中枢神经兴奋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巧克力等;同时,也不要食用难消化的食物,如鸡肉、鸭肉等,以免增加胃肠负担。

5.学会调节和放松心情

调整心态很重要。平时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情,学会减压,避免忧思过多。在床上躺着的时候,可以适当听音乐来放松自己。

 

总之,失眠并不可怕,在现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相互配合下,一定能够做到标本兼治,让我们远离失眠的痛苦。

图文:李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