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自己下一秒就会停止心跳,这是怎么了? | |||||
|
|||||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心跳加速、掌心冒汗等。一般情况下,这些症状很快就会平复下来。 然而,随着各种压力的袭来,加上近几年的新冠疫情,人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很多人会突然出现一些焦虑症状,并在不知不觉中患上急性焦虑症。 急性焦虑是什么意思?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认识它。 21岁的白白大四毕业在家,因为疫情防控原因,平时喜欢运动的她长时间待在家里,再加上研究生考试失利,工作也没有着落,白白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慌、心跳加快、胃部不适等症状。 这些症状持续十几分钟后会自行缓解,但没过多久便又会发作。白白常感觉自己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了,手心和脚心也会出很多汗。为此,她十分担心和紧张,害怕自己马上就要死掉。她曾拨打120被救护车送至当地医院,可经医生检查后,她的心脏并没有问题。接诊医生判断,白白的表现为急性焦虑发作。 当遇到不明情况或存在危机时,焦虑、恐惧就会悄然出现。焦虑情绪如果是适当的,它会成为“助燃剂”,促使我们快速调整,尽快适应、应对当前局面;但如果焦虑过度,就会让我们身心功能失调,出现各种障碍。 急性焦虑的形成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会时常陷入焦虑、恐惧的情绪中呢?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回答。 1.遗传因素 某些人天生就具有高度敏感的个性特征,有这种特征的人更容易被任何微小的、有危险性的刺激物激发出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2.童年经历 小时候,如果父母过分挑剔,设置了苛刻的标准,就会让孩子很难确信自己能否被接纳,自己是否“足够好”或有价值,进而导致孩子的不安全感和依赖情绪。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帮孩子事无巨细地做好决定。那么,当孩子长大后,没有进行适当的独立锻炼,便会事事听从父母安排,把自己的愿望压在心底。如果这些情感被压制太久,它们会在重压之下再度发生,从而激发出焦虑甚至是恐慌。 3.长时间积累的压力 压力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减,就有可能引发某种心理冲突。生活中特定时期经历的困难,如婚姻问题、身体健康问题等,若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会让人焦虑。更别说这些事情偶尔还会同时发生,比如一边换工作一边结婚、生育等,都会让人陷入不安之中。 4.生理原因 一些生理原因也会导致焦虑,如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二尖瓣脱垂、物质滥用等。所以,存在焦虑、恐惧障碍的人,去医院检查排除器质性原因还是很有必要的。 急性焦虑的症状都有哪些? 急性焦虑的症状常突然、自发出现,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并在发作开始时即迅速达到高峰,因此,常被患者误以为是心脏出现了问题。 急性焦虑的症状表现可以分为情绪症状和躯体症状。 1.情绪症状 患者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紧张害怕什么呢?有些人可能会明确说出害怕的对象,也有些人可能说不清楚具体害怕什么,但就是觉得害怕。 2.躯体症状 患者在紧张的同时,往往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像心慌、气短、口干、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有时还会有濒死感,心里难受极了,觉得自己就要死掉了,严重时还会有失控感。 如何调节焦虑情绪 为了减轻焦虑对人们产生的不良影响,要学会调节情绪,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摆脱焦虑症的困扰。 1.学会进行自我疏导 当焦虑症发作时,越是关注某一件事情,心情就会变得越糟糕。这时焦虑症患者可以进行闭眼冥想,让自己的心绪渐渐平静下来。患者平时也要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使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 2.做感兴趣的事情 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因此,焦虑症患者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尽量避免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的情形发生。 3.情感宣泄 情感宣泄是人们释放压力、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 患者可以将自己的紧张、忧虑情绪分享给自己亲近的人,或者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和咨询,聆听他们的建议,从而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舒缓,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患者也可以选择一个适宜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大笑,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以此来缓解内心焦虑忧郁的情绪。 4.适当运动 运动不仅会让患者的大脑得到放松,也会让患者的身体得到锻炼和加强。运动还可以有效增强焦虑患者的信心,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摆脱焦虑带来的困扰,拥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做任何事情。 作者:高昶 济宁医学院,主任、副教授 审核:张志勇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