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明眼亮地揪出脂肪家族里的“坏分子”——反式脂肪酸 | |||||
|
|||||
有些人只喝脱脂牛奶,买到全脂牛奶的时候,都要晒个朋友圈表示很遗憾。其实,脱脂牛奶并不一定比全脂牛奶的能量低,营养价值也比不上全脂牛奶(全脂牛奶里含有的丰富脂溶性维生素,在脱脂牛奶里就荡然无存),口感上更是寡淡。 不能因为生活在“以瘦为美”的时代,就全面否定脂肪的营养价值。脂肪作为三大产能营养素之一,肯定不是彻头彻尾的“坏分子”。但是,在脂肪家族里的确存在一类“坏分子”,名曰“反式脂肪酸。 ●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在天然食物中含量很少,它更多是一种人造产物。当初,食品业的科学家为了提高植物油的抗氧化性,解决食品长期储存,方便运输的问题,通过氢化改变植物油脂的空间结构,即脂肪酸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这样的改变,不仅让植物油更耐高温、不易变质,而且增加食物的口感及美味,但也同时不可避免地诞生了副产品——反式脂肪酸。 ●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Ø 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罹患冠心病的风险。学术界普遍认为,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的危害程度大于动物脂肪。 Ø 增加血液黏度和凝聚力,导致血栓形成。 Ø 影响记忆力。反式脂肪酸对一种可促进记忆力的胆固醇有抵制作用,一个人在青壮年时期如果经常摄入反式脂肪酸,老年时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会升高。 Ø 增加体内脂肪。反式脂肪酸在体内代谢缓慢,且易在腹部囤积,导致肥胖。 Ø 有增加罹患肿瘤(如乳腺癌、大肠癌)、糖尿病、过敏等疾病的风险。 Ø 反式脂肪酸可通过胎盘转运给胎儿,影响胎儿及婴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的发育。 ● 哪些人群需特别“小心”反式脂肪酸 Ø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 Ø 儿童和青少年。 Ø 老年人。 Ø 心脏病患者。 Ø 糖尿病患者。 Ø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Ø 备孕的夫妻。 ● 如何识别反式脂肪酸 从现在开始,养成购买食品时看标签的习惯。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都要求在食品标签上标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我国也对反式脂肪酸的标识作出要求,但大家可能发现,不是每一种食品标签都清楚地标识反式脂肪酸,不妨擦亮眼睛,学习如何辨认穿了“马甲”的反式脂肪酸。 Ø 带“氢化”二字: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脂肪。 Ø 带“黄油”二字:植物黄油、人造黄油。 Ø 带“酥”字:起酥油、人造酥油、酥油。 Ø 其他名称:精炼植物油、植脂末、植物奶昔(油)、代可可脂、麦淇淋等。 了解以上知识,以后你就能辨别哪些食品含有反式脂肪酸,在选择吃或不吃的时候,至少让自己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作者:崔怡辉 注册营养师 医学硕士 审核:王军波 北京大学医学部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