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江湖上的“钙”帮,少了这个“军师”可不行
发布日期:2023-07-18 14:48:47 来源: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

补钙有多重要,相信各位都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耳闻。补钙是贯穿一生的“功课”,每个年龄段都需要补钙。营养江湖上的“钙”帮,不仅包括虾皮、骨头汤、牛奶、钙片,“吃”钙,并不等于“补”钙。如果把“补钙”当作是一个技术活,它的核心就是如何能够让吃进来的“钙”有效地沉积到“骨骼”里,丰满你的“钙存折”,而不是仅把它放在“口袋”里,很快就“花(代)光(谢)”了!

想让“存折”里经常有钙的“存入”,一定离不开下面的这个脂溶性维生素,它的地位如同“钙帮”里的“军师”,缺少了它,不仅补钙出现问题,还会给健康带来其他的风险。

  维生素D的营养作用

它叫维生素D,笔者也叫它“阳光维生素”。人类是在与佝偻病战斗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和认识维生素D的。它与钙、镁、磷等元素一样,都与人体骨骼及牙齿的健康相关。这位“钙帮军师”的具体营养作用包括以下4个。

v  促进肠道对食物钙的吸收。

v  促进肾对钙、磷的重吸收。

v  与内分泌系统(激素)协同作用,调节血液中钙、磷平衡。

v  参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分化,维持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

如果身体缺少维生素D,即使每餐都能摄取到钙,仍然会影响骨骼和牙齿的健康。

v  幼儿或儿童缺少维生素D,会出现佝偻病,X形腿或O形腿,鸡胸,肋外翻,出牙推迟,囟门闭合推迟等症状。

v  成年人,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缺乏维生素D,容易出现骨质软化,引起骨骼变形。如果孕妇的骨盆变形,则可引起难产。

v  老年人缺少维生素D,则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症,从而易发生骨折。

v  手足搐搦表现为肌肉痉挛、小腿抽筋、惊厥等。

近年来,随着科学界对维生素D研究的深入,还发现这位“军师”不仅仅服务于“钙帮”,同时还有助于降低一些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如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类风湿关节炎及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来说,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中,以及鱼肝油制剂中(与维生素A一起补充),在奶制品(包括母乳)、植物性食物中的含量不高。有趣的是,靠晒太阳就促进皮肤中合成维生素D(所以叫它“阳光维生素”),因此,皮肤能经常接触到阳光的成年人,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缺乏维生素D。


  需要关注维生素D的特殊人群

v  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儿童、青少年。

v  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女性。

v  老年人。

v  已经出现退行性关节炎的人群(>40岁的喜欢激烈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

v  经常夜间工作见不到阳光,或者根本不出门的人群。

v  饮食不规律的人群及纯素食者。

v  生活在北方地区且皮肤黝黑者(紫外线不易穿透皮肤较黑者,无法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且北方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较弱,尤其是冬季)。

v  居住在雾霾频发、浓烟污染地区的人。紫外线因霾、烟雾损失而变弱,导致人体合成维生素D减少。


  一个人每天需要多少维生素D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3版)》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取10 μg(400 U)的维生素D,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取15 μg(600 U)的维生素D。中国的推荐量是基于预防佝偻病、减少骨质疏松的营养需要。在美国和加拿大,对于上述高危缺乏人群,推荐每天需要摄取25 μg(1000 U)的维生素D。以上推荐量除了可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营养不良性疾病,还有助于降低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无论是否晒够太阳,建议需要额外补钙的人群,在补钙的同时补充一些维生素D。从预防慢性病的角度,可以适量补充一些维生素D,成年人每天摄入量不超过50 μg(2000 U)是安全的。当然,考虑到它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也要避免超大剂量滥补维生素D,特别是7岁以下的儿童和婴幼儿,如果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请遵医嘱建议,不要超量补充。当然,还是鼓励大家每天“真正”晒15分钟太阳,这样人体就可以自给自足产生维生素D。为什么要强调“真正”二字?因为隔着玻璃晒太阳、涂抹防晒霜或不露出手脚晒太阳,都无法让皮肤有效合成维生素D。

作者:崔怡辉  注册营养师  医学硕士

审核:王军波  北京大学医学部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