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 |||||
|
|||||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不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他们就像瓷娃娃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出血、感染。 那么,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什么症状?该怎么治疗呢?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分类及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多病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病症。换句话说,是由于机体基因缺陷,或者受到一些有毒化学物质、药物、病毒感染或辐射等因素,导致骨髓损伤,使骨髓造血功能减低,从而使血液里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减少。 通常情况下,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可将再障分为重型和非重型。另外,还可根据病因将其分为先天性(遗传性)和后天性(获得性)。 一般而言,再障患者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以下症状。 1.易出血 由于血小板减少,一些患者日常生活中容易出血。比如,有的患者皮肤会出现小红点或者瘀斑,有的患者会流鼻血或刷牙时牙龈出血。 有些患者可能会突然看不清眼前的东西,觉得看东西模糊,甚至会觉得眼前发黑,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眼底出血或颅内出血导致的。 还有一些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这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现。而对于女性患者而言,还会有月经量比其他同龄女性明显增多的情况。 所以患者平时要避免外伤磕碰,一旦出现牙龈、皮肤、黏膜出血等,可以根据情况止血,但是发生胃肠道大出血或颅内出血的危险情况时,必须及时就诊。 2.易感染 由于再障患者抵抗力较弱,所以容易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其次是皮肤黏膜感染、消化道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 3.贫血 因为再障而出现贫血,皮肤苍白是常见的表现。这是因为造血功能不足、血细胞减少,使患者的皮肤、口唇和指甲的颜色显得比正常人更为苍白。因为贫血,患者还会感觉易疲劳乏力、活动量稍微增大就心跳加速,甚至还会觉得气短。 二、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如何治疗 再障是一种会影响人生命安全的病症,所以确诊后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明确治疗方案。一般来说,针对再障患者的治疗包括输血、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案。 1.输血 为改善患者贫血、减少出血及提高其抵抗力,可以输入不同的血液成分。 比如,对需要进行手术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患者,可以在手术前输入过滤后的红细胞与血小板的悬液。 2.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药物,以保障患者的生命质量。例如:为刺激骨髓造血、改变贫血等情况,可以使用促进造血的药物(如哒那唑等)来达到治疗目的;为调节身体免疫力,缓解贫血、出血、感染的情况,可以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环孢素等);通过使用促凝血药物(如止血敏等)以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通过去铁药物(如去铁胺等)治疗,可以帮助一些因长期输血或体内血清铁蛋白水平较高的患者降低体内血清铁蛋白含量。 3.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40岁以下、没有感染和其他并发症且能匹配到合适供体的重型患者,可以采用手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此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对于以上治疗方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单独或者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需要配合好医生并与医生积极沟通。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自我管理 除治疗以外,再障患者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管理。 1.保持居住环境与个人卫生 由于再障患者体内血细胞减少,抵抗力较差,因此,要注意对居家环境进行消毒杀菌,定时开窗,保持室内通风。患者尽量不去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如饭后、睡前要常漱口,防止口咽部溃疡。 2.保持合理饮食 注意选择干净卫生、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避免食用过于刺激(如辣椒等)或坚硬的食物,以减少口腔或食管受伤进而发生溃疡或感染的机会。 3.坚持治疗和定期复查 对再障的治疗效果,多数患者会在1个月后才表现出血液学反应,有些患者的反应则会更慢,可能长达半年或更长时间。所以,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态,坚持治疗与定期复查,与医生及时沟通。 4.进行适度体育锻炼 对于再障患者来说,应该注意休息,避免过多活动,因为其体内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过低,过度活动会增加出血和感染的风险。当血细胞检测结果尚可时,可以适当活动,以能接受为宜,不要勉强,等身体恢复后再逐步增加锻炼强度。 需要说明是,再障是一种全身血液性疾病,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明确疾病严重程度,根据病情尽早治疗,定期复查,更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卫生、饮食营养及适度运动。 作者:黄仲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郭树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