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你想不到的就是会发生的,一个23岁女孩的故事 | |||||
|
|||||
广丙是一位胃炎患者,半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急性胃炎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辛辣与酒精离他远去,清淡的饮食逐渐占满了他的餐桌。在半年后,广丙再次来到医院复查胃镜,期望自己生活饮食的改变能还他一个健康的胃。 就在门诊排队时,广丙和一个同龄的20多岁的女孩子聊起了自己急性胃炎的经历,成功劝服女孩加做一个胃镜。 胃镜结果出来了,广丙拿着健康的胃镜报告单走出了诊室,可刚刚的女孩却收到了噩耗。 “姑娘,你的胃里长了一个东西,你看这是胃镜的照片。” “是什么东西?”女孩的声音有点颤抖。 “你先别急,结果还不确定,这……” 女孩打断了医生的话,“我没关系的,拜托您直说,拜托!” 医生深吸了一口气:“根据胃镜结果我们认为这可能是肿瘤,但是确诊肿瘤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现在一切都还不确定,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此刻,广丙心里已经有了答案,那个和他一般大的女孩可能得了胃癌。 一阵毛骨悚然的感觉从脚底一直传到头顶,广丙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年轻人的身体是最健康的没错,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肆意挥霍的缘由。实际上,现有研究表明,年轻胃癌的发病率在多数国家都处于下降趋势,但中国年轻胃癌的发病率仍很高。年轻(发病年龄小于30岁)胃癌女性高发,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而年轻胃癌患者患病后5年生存率并不高。当死亡逐渐接近,这还不够我们引起重视吗? 女孩今年23岁,她的症状并不复杂,仅感觉长期上腹部疼痛和腹胀,觉得自己只是得了胃炎而已。她觉得胃癌的症状“应该”有:呕血、黑便、肿块、吞咽困难等。要不是做了胃镜,她甚至都不会发现自己已经病得很严重了。 广丙站在原地,无比迷茫。癌症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以前认知的癌症就像‘行刑人,它的存在就是令人痛苦,今天我发现我错了,癌症更像是潜在的杀手,它在前期不会费尽心思折磨我们,但当我们发现它的时候,它已经快‘得手’了。” 我们年轻人是不是都过于忽视癌症了,我们太过自信认为自己不会是那个倒霉的家伙,但事实是,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广丙又想起医生和他说的话:“有很多严重的疾病,大家普遍认为症状应该很严重,但事实上症状和病情往往不同步,像在胃癌早期,甚至是局部进展期,很多患者都是无症状的,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即使接受手术治疗,其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病例经过及时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因此,要注意身体反馈的任何信号,一旦身体不舒服或有高发因素要警惕,及时到医院遵医嘱定期查胃镜。 任何疾病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医生就像侦探,我们去“报案”了,医生就能顺藤摸瓜,帮我们找出“罪魁祸首”。 在医生们筛查疾病的同时,我国政府也一直在为减轻癌症负担做出不懈的努力,如癌症教育及对癌症筛查项目的投资。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胃癌与肺癌、肝癌并列为人群中最致命的3种癌症,因此,胃癌的早筛查、早诊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那么,需要做什么检查才能实现胃癌的早筛查、早诊断呢?首先,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查血清中的血清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17、血清肿瘤标志物等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一次初步的筛检。当然,做胃镜及活检一直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可以全面地观察整个胃黏膜,观察局部黏膜的颜色、表面结构的改变等。 如果有以下危险因素的年轻人,至少定期来一趟医院,如有需要做一个胃镜吧。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癌的危险因素)。 2. 长期高盐饮食、烟熏煎炸食品、红肉与加工肉的摄入及不良饮食习惯。 3. 吸烟。 4. 重度饮酒。 5. 一级亲属有胃癌家族史。 胃镜是个好东西,要定期来做,枸杞泡茶也非常不错,记得多吃水果蔬菜,也可以预防胃癌呦! 作者:戴启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鲁 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张业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绘画:张墁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审核:秦 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副主任医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