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就是肾虚”,这是真的吗?
发布日期:2024-08-20 14:58:40 来源: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

经常会有男性朋友把前列腺炎当成肾虚,并通过吃大量补药来治疗,却不见效果,这是因为前列腺炎和肾虚是不一样的。



  一、前列腺炎不一定就是肾虚

首先,我们来看看肾虚和前列腺炎各自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一般人们常说的肾虚是中医诊断学上泛指的肾虚证。中医学认为“肾脏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动之根,乃先天之本”。因此,肾虚患者会出现腰部酸软、疲惫无力、头晕耳鸣、失眠健忘、遗精早泄、勃起功能障碍等表现。

而前列腺炎是西医疾病名称,部分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有排尿不尽感和尿末滴沥等,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腹部、会阴部和骨盆区疼痛,部分患者伴有精神紧张或萎靡、焦虑、抑郁、失眠、多梦、性欲减退、早泄和勃起功能障碍等表现。



综合以上内容可知,肾虚和前列腺炎这两种疾病在某些症状上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两者并不能等同为一种疾病。

但从中医学的辨证角度划分,也有一部分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属于肾虚的范畴。也就是说,一部分前列腺炎患者也会出现肾虚,两者是并存关系。并且,这类患者在前列腺炎得到治疗后,其肾虚症状也会得到一定缓解。

因此,我们不能把前列腺炎当成肾虚。临床上,前列腺炎有其特有的发病原因、检查方法及不同于肾虚的治疗方案。


  二、前列腺炎的病因和检查

前列腺炎的病因包括细菌性因素和非细菌性因素。

一般认为,细菌性前列腺炎有具体的致病细菌,细菌的类型及其发病率与泌尿系统感染相似。大多数细菌性前列腺炎由一种细菌引起,偶尔也有2种或2种以上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由于前列腺位于男性下腹部的盆腔内,引起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可来自“四面八方”。可能有经尿道直接蔓延(主要感染途径)、经肠道播散、经全身各处感染灶、经尿道器械检查、不洁性交和肛门直肠性交等不同感染方式。

而对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其发病因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是由免疫性因素、尿液反流和前列腺充血所致。其中,性生活不规律(过高频率的自慰或性交、禁欲)、饮酒、长时间骑车、久坐、受凉、感冒和不适当的前列腺按摩等都会引起前列腺充血。

此外,精神因素也会对前列腺炎产生影响。临床上,许多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常出现焦虑、烦恼、恐惧、愤怒的精神症状及心理紧张,这些精神因素可刺激自主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前列腺,造成腺体分泌增加、肌肉收缩增强,导致一系列症状。

在前列腺炎的诊断中,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非常重要,但为了进一步确诊,必要时患者还应完善相关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主要是指前列腺直肠指检。因为前列腺紧贴着直肠的前壁,手指从肛门进入后很容易触摸到,故前列腺直肠指检是临床诊断前列腺疾病的常用检查手段。这种不借助医疗设备的检查方法有其无可替代的优点,即可以明确前列腺的大小、硬度、温度、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有无波动感(如是否形成脓肿)和有无触痛等。

而辅助检查指的是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前列腺液病原体的定位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等。

另外,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前列腺炎,其他必要的检查还包括精液分析、前列腺液免疫功能和微量元素分析、超声、X线片、造影等。


  三、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

前列腺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但由于患病部位特殊的解剖结构,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不太好。

此外,随着各类免疫制剂和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导致致病病原体出现耐药,故常规使用抗生素可能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因此,专科医生一般通过病原微生物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对前列腺炎进行诊断,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对于患有前列腺炎的青春期男性,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例如,应尽量避免久坐、熬夜、饮酒、不规律地自慰等不良习惯,应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多参加体育活动,保持心身健康。



对于中老年男性来说,适当增加锻炼也是必要的,但中老年男性更容易同时发生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会使病情变得更复杂、更难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尽管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可同时存在,但两者还是有先后和主次之分的,多数情况下前列腺增生起主导作用。

一旦增生的前列腺发生炎症,就会给前列腺增生的非手术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此类患者尽管进行了长期药物治疗,却往往收效甚微,因为绝大多数药物都需要通过血液循环才能进入前列腺组织中,但在此类患者体内,前列腺增大、尿道狭窄、腺管阻塞、尿液反流、血供减少等不利因素相互作用,使前列腺增生和炎症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一般采用“双管齐下”的办法,既要抑制前列腺增生,又要控制前列腺炎。此时可选用一些促进前列腺瘢痕软化和改善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同时,对于前列腺增生,必要时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陈  刚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赵善超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任医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