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不断提高我国麻醉医学发展水平——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发布日期:2019-11-08 15:26:55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浏览次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在甘肃省兰州市,尚德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麻醉科;1979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成立(麻醉学分会)。七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下,国家不断强大,人民日益幸福,中国麻醉学科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成就,为老百姓的健康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全社会以及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

  1989年, 卫生部1 2 号文件正式将麻醉学科确立为临床二级学科;2011年国家麻醉质控中心成立;从2017年12月到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委先后发布了《关于医疗机构麻醉科门诊和护理单元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四项文件,为中国麻醉学科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均质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麻醉学科已经在保障住院患者手术麻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开拓医疗服务领域,目前已经覆盖了日间手术、加速康复外科、无痛诊疗、分娩镇痛、急慢性疼痛诊疗、重症医学、体外循环等亚专业领域,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整体发展水平。

 

医疗服务能力逐年提高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麻醉已成为人民群众舒适化医疗的刚性需求。目前, 麻醉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国家的政策导向正在逐渐发挥作用, 麻醉专业人员的投入和学科建设的加强正在成为可能和行动。

  2018年,由麻醉学分会、国家麻醉专业医疗与质量控制中心等联合在国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疼痛治疗手术由2015年的200万人次上升到274万人次,增加了近37%;而麻醉门诊则由544万人次增加到836万人次,增加了约53%。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自2009年至2018年,麻醉手术量大幅度增长,已全面保证了消化内镜、介入诊疗、有创检查等的无痛舒适化医疗;2019年作为首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全面开放分娩镇痛医疗服务,分娩镇痛率已达到46.3%,充分体现了麻醉学科的价值所在。

  2017年,全国1389家三级综合医院(不含军队系统)上报共完成临床麻醉20 896 227例。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已有900余家试点医院启动了分娩镇痛工作。从2012年开始,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引入与推广,麻醉学科在推动ERAS策略实施、日间手术开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人才梯队建设初具规模

  麻醉学科的优势资源分布不均衡, 区域的差异较大,麻醉资源下沉,逐步实现“均质化”发展的全覆盖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2018年6月,西藏自治区麻醉与手术室质控中心正式开始立项建设,实现了省级麻醉质控中心的全覆盖,为保障中国麻醉学科的“均质化”医疗服务与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7年年底调查显示,麻醉科医师包括麻醉科管辖下的疼痛科及ICU的实际人数为90 025人。其中在三甲医院36 823人, 占总人数的41%;其次共有32 819人(占36.5%)工作在二甲医院。在2018年的统计中显示,全国麻醉科护士约有40 000人参与临床工作,其中三甲医院和二甲医院麻醉科各有14 000人左右。

  2017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医疗机构麻醉科门诊和护理单元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2018年8月, 《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关于印发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和县级医院骨干专科医师培训项目培训大纲的通知》发布;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这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发布,也将推动中国麻醉学科人才队伍更加壮大,组成更加合理,服务更加全面。


西藏自治区麻醉与手术室质控中心成立

 

国家麻醉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导合影


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发展

  2018 年麻醉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标数量为 171项,涉及麻醉药物作用机制、疼痛与神经科学、重症科学等多个方面,以及全身各个系统,范围十分广泛。中国麻醉学科在国际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已突破 1000 篇/年,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二。

  麻醉学诊疗技术的进步将直接促进临床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而惠及广大手术患者。麻醉学所涉及的医疗活动日趋广泛,已从传统的手术麻醉逐步拓展到临床麻醉、危重病监测和治疗、疼痛诊疗和急救复苏等,麻醉学正在向更加关注术后转归的围术期医学方向转变。全面、系统梳理麻醉学涉及的基础和临床的科学问题,对攻克麻醉学领域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和技术难题,提高我国麻醉学科整体科学研究水平,缩小与国际前沿学科差距,促进麻醉学诊疗技术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麻醉学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包括:全麻药物作用机制、全麻药物和围术期应激对发育脑功能的影响及其远期效应、全麻药物和围术期应激对衰老脑功能的影响及其远期效应等。

 

国际合作交流日益增强

  2018年11月,麻醉学分会在北京举办了中华医学会第26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暨第15届亚澳麻醉学术年会,本次大会为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麻醉学术会议,参会代表超过13 000 人;2018年,麻醉学分会领导和组织中国麻醉学界优秀代表参加了10余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欧洲麻醉学年会、世界静脉麻醉大会等上做大会发言,充分展示了中国麻醉学术水平与进步;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届中巴医学大会;麻醉学分会还与多个国际和国家地区的麻醉学会组织达成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学术年会合作等协议,进一步推动中国麻醉学科走向世界前列。目前,麻醉学分会已跻身世界三大麻醉学会,分会专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要职并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中国麻醉学科与国际学会的交流合作日益加强。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麻醉学分会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弘扬优良传统, 努力践行“凝心聚力,一起强大”的学科发展理念,坚持“学术麻醉、品质麻醉、人文麻醉”的学科发展导向,致力全国麻醉学科医教研整体水平的提升, 重点带动基层发展,满足临床刚性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9年第34卷第19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