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发育行为儿科学进展回顾
发布日期:2019-02-20 15:20:29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 李廷玉 浏览次数:

李廷玉


201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DBP学组)坚持“继承发展、开拓创新、合作共赢”的精神,以科研为抓手、学术交流为载体、构建专业组织框架的新模式,完善继续教育培养体系,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推广现有新技术,与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合作发展,努力推动中国儿童发育行为专业的发展,并与政府、社会相关资源对发育行为问题障碍儿童进行支持。在学组老中青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术交流、多中心研究、适宜技术推广及继续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8年儿童发育行为领域取得重要成绩

1.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

2018年度,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DBP学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了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组专家先后赴美、加、澳、日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并与国际专家持续合作,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进行筛查诊断工具量表汉化及推广。在中华医学会第23 届全国儿科年会上,DBP学组邀请了2018年美国儿科学会新版缺陷多动障碍(ADHD) 诊疗指南编写主席、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Mar kWolraich教授以及科罗拉多大学石建莉教授在发育行为分会场就ADHD的临床诊疗进展、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进展做了专题报告。学组成员也多次邀请国际、国内专家参与各层级的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项目。良好的国际交流合作为我国发育行为儿科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助推了中国DBP学科的进步。2018年5月12—13日与中华儿科杂志、儿童早期发展专委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联合在重庆南坪丽笙世嘉酒店举办“成人疾病的早期预防”高峰论坛,会议邀请赵正言、毛萌、黎海芪、金星明、李廷玉、罗小平等知名教授就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常见问题做专题报告。会议内容包括:全球持续发展目标,基于生命轨迹的儿童肥胖控制,维生素A、D、E研究进展,小于胎龄儿、早产儿、高危儿的喂养进展,高危儿管理技术规范解读,儿童发育落后早期筛查,生长激素的应用进展,食物过敏诊治进展,益生菌的临床应用规范等。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社区服务站等儿保医生、发育行为儿科医生、全科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者等积极参与,参加人数达600~700人,还召开了青年科技人员“如何申请科研课题”专题论坛,收到了很好反响。

 2.科学研究成绩喜人

2018年度, DBP学组委员单位积极开展各层次科学研究及项目申报,获得国自然等国家级研究课题资助近20项、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及重大研究项目1 0 余项, 获批专利3 项。主要集中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营养与常见共病调查的多中心研究(李廷玉教授团队)、人工智能与发育行为诊断学及特殊教育学的结合及应用(邹小兵教授团队)、儿科转化医学研发及应用(郭锡熔教授团队)、ADHD社区干预中加融合模式(李斐教授团队)、ADHD儿保系统诊治手册汉化研究及推广(陈立教授团队),为提升发育行为儿科临床工作水平打下了一定基础。此外,还针对青年学组成员开展了“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撰写培训班”(郭锡熔教授主持),提高了青年骨干的申请书撰写技能。李廷玉、李斐、陈文雄、贾飞勇等多名委员参加申请广东省科技厅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年度“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重大科技专项专题五:“自闭症的诊疗方法研究”获得批准。

  3.专家共识与文章、著作发表更上新台阶

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DBP学组牵头,组织编写了《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识别和筛查共识》《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常见共患问题的识别与管理共识》《ADHD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的临床实践共识》《中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防治指南》也将于2019年刊出。2017年度至今,DBP学组委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或论著200余篇(10分以上SCI论文6篇);主编或参编各种学术著作10余人次;金星明教授编写的《ADHD标准化门诊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译著1部(李甦教授译著《儿童与图画》)。

4.继续教育与人员培训效果显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DBP学组及各省级发育行为学组开展多个发育行为儿科相关继续教育项目,主要内容集中在专病门诊规范化建设(如金星明教授牵头的ADHD专病门诊规范化建设培训)、临床新技术新技能新工具培训等。学组积极开展临床筛查诊断工具推广工作,如:1~6岁儿童语言发育测评量表(童梅玲教授主持) 、CHAT-R/F(静进教授主持),坚持进行临床技能及适宜技术推广,如:丹佛训练模式(徐秀教授主持)、梦想语言评估诊断系统(Dream)(李廷玉教授、章依文教授、郝燕教授牵头)。多家委员单位牵头成立了省级儿童发育行为专委会或学组。承担多项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培养了大量专业人员。为我国基层发育行为专业及相关专业人员培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5.儿童发育行为领域涌现的新技术、设备等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2018年度,发育行为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可喜的新技术,如邹小兵教授主持的孤独症干预的BS R模式、金春华教授主持的新版《中国儿童发育量表》、孤独症多模态行为实验室产出的可穿戴诊疗设备等。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DBP学组成员的大力支持下,新技术、设备开展了多次实训课程授课, 并在临床迅速推广应用,为我国发育行为儿科临床提供了可用、有效、高质量的诊疗技术及设备。


展望

201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DBP学组将进一步坚持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多中心临床研究、科普教育等,从临床研究、筛查诊断工具研发及推广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开展技术转化、适宜技术推广、基层医生培训等工作,计划发表适合基层儿科医生及全科医生等应用的ADHD筛查及诊疗的专家共识、维生素A缺乏症诊断及干预等指南,出版儿童绘画相关译著等。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DBP学组所有成员及前辈的支持、引领下,中国发育行为儿科必将取得更大进步,为中国儿童发育行为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9年第34卷第3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