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症医学四十年 未来脚步更坚实——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发布日期:2019-09-27 10:55:06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浏览次数:

  中国的重症医学发展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快速发展起来。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于2005 年3月18日。北京协和医院刘大为教授任首届及第二届主任委员。在中华医学会领导下,在5届主任委员的带领下,重症医学分会已经成为学科建设规范、组织管理民主、学术气氛浓郁、学术思想活跃、人才培训系统化和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专科分会。


 

重症医学从无到有,发展迎头赶上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重症医学起步晚、发展快。1984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建立加强医疗科;1990年,国家卫生部将ICU 纳入等级医院评审,ICU建设如火如荼、全面铺开;1997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05年3月18日,重症医学分会在北京成立;2008年7月4日,国务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重症医学为二级学科(320.58);2009年,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症医学科,成为唯一在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的专科;2010年,重症医学专科中级、高级晋升考核纳入卫生部考试中心管理;2013 年,重症医学科获得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支持;2016年,“重症医学科”纳入复旦排行榜专科排名序列;2017年,重症医学为国家财政150亿“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四个重点支持方向之一。现在,在中国,重症医学是突发重大灾难事件救治首选专业,是现代化医院展示窗口。

  2006年、2011年及2015年三次全国ICU 普查结果表明,全国重症医学科数量由1000 多家增加到近4000家;全国ICU医师执业人数增加到63 605人,ICU护士执业人数增加到10万余人;三甲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比例、封闭管理比例显著增加,医/床达标率、护/床达标率也有明显增加。这一增长速度及幅度说明中国重症医学发展势头迅猛,储备力量充裕。

  从三次全国ICU普查数据可知,分会建会之初全国只有约30%的ICU从属于重症医学科。经过分会的不懈努力,截至2015年全国ICU已有近66%纳入重症医学科管理,这表明了我国重症医学学科发展健康、迅速。

 

多措施齐头并进,迎来重症医学大好局面

  重症医学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科规范化建设,统一管理,构建重症医学学科建设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实现多学科融合、创新,从而保障诊疗安全,最终达到降低重症病死率、充分发挥重症医学专科救治水平的目的。经过分会的不懈努力,重症医学专业终于在2016年进入到全国最佳专科排名名单(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评比),对重症医学学科影响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2015年4月,重症医学分会在中华医学会成立100周年表彰大会上,荣获中华医学会“优秀专科分会”称号,这是中华医学会对于分会工作的肯定和认可。

  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则需要立足于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分会一直以来对科研工作保持高度重视。2018年,中国的重症医学专业相关论文在国外重症及相关期刊发表超过430篇,仅五大重症专业顶级期刊初步统计,中国发表的研究论著总数就达121篇。这些必将代表中国重症医学的声音,响彻世界重症医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方面,仅2018年就获得面上92项、青年82项的好成绩。

  分会自2009年开始举办重症专科资质培训(5C),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120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4 202人,师资208人。举办地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是中华医学会88个专科分会“唯一继教精品项目”。5C培训得到广大重症专家的无私支持,值得一提的是,重症医学分会第3~4届委员、西京医院重症专家陈绍洋于2012年3月29日因肝癌晚期住院治疗,然而就在住院前5天,陈绍洋还在5C学习班授课。正是这些一批又一批的重症人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才有今天重症医学发展的蓬勃大好局面。 

 

国际交流密切,提升国际影响力

  近10余年来,我国重症医学专业与国际的交流日益密切,深度及广度日益扩大, 中国重症医学专业的声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不同层级国际重要学术交流的舞台。

  2018重症医学分会年会期间,分会秉持友好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举行了“一带一路”学术活动启动仪式,热情地欢迎来自“一带一路”16个沿线国家的重症医学学术团体负责人专程前来参加本次年会。到目前为止,与重症医学分会已签署“一带一路” 协议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多个。中国重症医学与国际的融合,已经进入正常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2018年,第31届欧洲重症医学年会专门设立了中文专场,我国的重症医学教授们受邀进行了专题演讲。这些成绩,都彰显了我国重症医学专家在推动全球重症医学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几年,中国的重症医学学术年会中(如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学术年会), 也都设立了国际交流板块。这种创新的双向学术交流与融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重症医学国际化合作的发展。

  

挑战与机遇并存,任重道远 

  在回顾重症医学40年所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ICU床位数仍难以满足需求。全国ICU普查结果表明,ICU床位数占医院总床数比例由2011年的1.49%上升到2015年的1.7%,但仍然没有达到国家的最低标准(2%~8%)。而美国2010全美ICU/医院床位比已经达到13.4%。

  (2)学科建设的挑战。要逐步完善“预警-预防-器官支持-长期预后”“围重症医学科”大学科体系。在院前重症转运救治、院内重症快速反应小组、重症治疗与生命支持、重症后生命质量管理等方面都有待完善加强。

  (3)信息化建设挑战。“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重症信息化孤岛,是我国目前的现象。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与支持下,建立全国联网的中国重症医学数据库, 势在必行。

  (4)人才培养。重症病人应该面对的是受过重症最专业化训练的熟练的ICU医生的救治管理,而不是那些只能接受其他专科培训, 从而获得“规培”资质,然后在ICU的床边实施救治的医生。建立统一、规范的重症医学人才培训体系,是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

  (5)融合与创新。现代医学的发展, 对重症医学的内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极大地推动着重症医学的持续发展。因此, 需要多学科间的融合与创新,取长补短。学科间的融合与创新,不仅是重症医学整体发展的需求,更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即将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一个充满了一切机遇和可能的十年, 一个伟大的时代中的十年。明确学科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坚持融合与创新, 重症医学,未来一定可以站在现代医学的最前沿,拥有美好的明天,为现代医学、为人类健康作出最大的贡献。重症医学的明天,天更蓝!水更绿!花更红!(供稿: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9年第34卷第17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