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二)——冠心病规范化介入诊疗体系的建立和转化推广
发布日期:2021-11-01 10:42:06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 浏览次数: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冠心病介入治疗因其有效、微创、介入技术和器材不断改良而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我国尚缺乏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冠心病规范化介入诊疗策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的乔树宾教授带领团队开展“冠心病规范化介入诊疗体系的建立和转化推广”研究,自2000年起组织实施了多项技术创新和临床研究,建立了标准化的冠心病介入诊疗体系并转化推广。该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创立急性心肌梗死低剂量rt-PA溶栓治疗法(TUCC方案)

在冠心病溶栓治疗时代,基于亚洲人及欧美人人种和体型的差异,项目组开展了TUCC试验,研究发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使用较低剂量(50 mg)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rt-PA)仍能获得较高的罪犯血管溶通率,且可以避免高剂量(国外100 mg)的rt-PA带来的高出血特别是脑出血的风险。该研究结果被多部国内指南采用和推荐,对于当时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及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仍未全面普及的中国AMI的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减少了AMI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了预后。TUCC方案论文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代的重要指导文献。

明确高危人群冠脉介入治疗最佳时机

介入治疗技术开展后,高危人群冠脉介入治疗时机的选择一直是临床的难点之一。为此,加拿大人口健康研究所牵头组织了多中心TIMACS研究,项目团队组织完成了中国地区的该项研究。该研究发现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危人群(GRACE评分≥141分)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改善预后,减少高危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此研究结果被多个国际及国内指南采用和推荐,对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选择行介入治疗的时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立系列高危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技术

项目组提出了阜外医院独有的术式和分型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方法。项目组发现联合临床变量和造影变量的Syntax Score Ⅱ评分能更好地运用于左主干病变治疗的决策中;发现有经验术者(年左主干平均病例数>25例)施术后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较佳。项目组提出了血管内超声指导的真腔寻径与跟踪的前向新技术,用于前向治疗复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提出了分叉病变的阜外分型(陈氏分型);提出了创新的开口部支架置入术式,应用支架和球囊对吻的支架置入方法治疗前降支开口病变;提出介入治疗术后残余SYNTAX积分≤8可能是高危复杂病变行介入治疗的血运重建目标。

创建冠心病介入器械临床评价技术平台

项目组科学地评估了各类型支架的临床效果,并助力国产支架产品上市,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局面;依托阜外医院的技术优势,创建了介入器械临床评价技术平台,依法科学规范地开展评估工作。项目组通过系列研究发现国产药物洗脱支架与进口药物洗脱支架有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TARGET Ⅰ研究也是2016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颁布后第一个冠心病介入器械随机对照试验;通过可降解支架的临床试验发现,生物可降解支架在1年时的晚期管腔丢失和3年的远期预后方面不劣于药物洗脱支架;作为牵头单位主持了具有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可降解铁支架的研发;牵头世界上第一个可用于临床的药物球囊在中国的临床试验(PEPCAD China ISR)。

项目组牵头和参与编写了多部冠脉介入相关指南,建立了国家级规范化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质量控制中心,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冠心病介入诊治水平,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第36卷第18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