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三)——中国人群慢性病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1-11-10 10:39:10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 浏览次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阐明我国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和变化趋势,揭示慢性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对全民健康的影响,对于慢性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周脉耕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了“中国人群慢性病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研究与应用”项目,以具有全国和省级代表性的死因监测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为基础,整合了环境监测数据、专病抽样调查数据、卫生服务调查数据、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等多源数据,采用并发展了监测系统质控和评价、复杂抽样、死因垃圾编码识别和调整等关键技术,深入研究了我国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水平、死亡水平、行为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并预测了我国未来主要慢性病的疾病负担。该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项目组通过研究阐明了我国和各省不同特征人群主要慢性病的患病和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出台我国慢性病防治的国家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患病和死亡水平进行分析,准确测算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慢性病的精准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填补了大多数省份在该领域数据的空白。

项目组深入研究了我国居民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身体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等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推动和促进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民营养计划”“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国家和地方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项目组系统研究了大气颗粒物污染等环境危险因素对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和肺癌等疾病死亡率的急慢性效应,评估了相关政策的效果,阐明了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气污染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首次构建了高污染区域大气细颗粒物长期暴露和主要慢性病死亡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填补了该领域的国际空白。

项目组系统测算了我国1990-2017年33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慢性病疾病负担,首次提出了中国五大健康分区理论,发现了我国各省间的健康问题和主要差异;通过开展中国居民慢性病早死概率等健康问题预测研究,回答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关于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设置是否合理及如何实现的科学问题。

项目研究成果在WHO《全球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监测框架(含指标)和自愿性目标(2013—2025 )》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为《“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政策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该研究成果也广泛应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慢性病防治规划的制定和健康白皮书的发布,有力推动了各地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第36卷第19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