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助力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的发展——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发展成绩和经验总结
发布日期:2021-06-30 10:06:59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 浏览次数:

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成立于1980年6月,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分会41年的发展历程,无不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息息相关。1978年我国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医学科学大会,大大鼓舞了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信心和决心,当时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核电事业的发展对放射医学与防护学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老一辈放射医学与防护科学家的积极倡导下,申请在中华医学会成立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以促进我国这一领域的学科发展。在中华医学会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于1980年6月成立了分会,使得广大的放射医学与防护学科的科研、教学、临床、放射防护与管理工作者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

为了加快对中青年放射医学与防护科技人员的培养,分会积极响应总会的精神,于1994年成立了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吸收了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基层单位的热心和热爱学会工作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加入进来,回顾中青年委员会的发展历程,从成立之初的第一届9名青年委员发展到目前的51名青年委员,在51名青年委员中有30人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不同的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分会组织建设不断健全、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为保障我国核能核技术事业及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分会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秉承着中华医学会的办会宗旨,积极创造条件,为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青年学生提供学术交流与科技促进的平台,全面提高我国的放射医学与防护水平,为我国核能核技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分会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全国的学术交流会议,将来自不同系统从事放射医学与防护科研、医疗、教学、管理等的科技工作者汇聚一堂,共同研讨交流各自的学术成果,为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国防建设、保护环境、保障从业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促进放射诊疗的合理安全应用等做好技术支撑,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分会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一直与国际原子能机构、WHO保持密切合作。在中华医学会的支持和领导下,组织召开了国际放射防护学术讨论会、国际医生防止核战争联盟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小剂量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国际讨论会、辐射应急医学救援准备与响应国际研讨会等。通过组织召开国际会议,更能够充分反映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实力,分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都先后任联合国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委员等,充分彰显了大国的地位和实力。

组织多学科、综合性学术会议。分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还与其他专业学会共同组织的有特色的学术会议,包括二十一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亚洲辐射研究大会、中国辐射防护学术会议、华人辐射研究大会等。


结合学科特色,组织大样本、多中心合作研究

分会常委、委员分布在全国各省市的科研院所、大学、疾控中心、临床医院等地,他们充分结合本学科特点,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特别是分会挂靠单位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分会主任委员、前任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等分别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的项目,组织了全国各省的放射医学与防护科技工作者共同开展了合作研究。开展的大样本调查研究工作包括: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水平调查,放射诊断典型受检者剂量水平调查,核设施周围及敏感地区基线调查,辐射危险认知调查,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健康水平调查,食品、饮用水的放射性水平调查等工作。开展的上述大样本调查研究工作首次为国家制定中国放射诊断受检者辐射剂量指导水平、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决策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组织编撰《放射医学与防护名词》

分会在中华医学会的组织指导下,接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托,组织国内20多位从事放射医学与防护工作的专家、学者,编撰、审定《放射医学与防护名词》。一个学科的名词术语准确定名和推广,对这个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极为重要,《放射医学与防护名词》共收集名词2526条,涵盖了放射医学与防护领域的13部分内容,在各位编、审专家历经数年的精心工作和无私奉献工作中,同时在国家科技名词委,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委等的指导与支持下,于2014年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的发行,为规范和统一放射医学与防护名词、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支撑学科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医学名词统一工作出自己的贡献。


回顾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为迎接中华医学会成立95周年、分会成立30周年,分会于2009年编写并出版了《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会史及成立30周年纪念》,纪录和回顾了中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发展史及其重要的人物、事件、科研成果等内容,展示科技人员新成就、新形象,促进学科相互交流、融合,推动学科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本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谨以此献给为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全体科技工作者,献给关心支持爱护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与社会人士!


为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分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历次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分会专家及所在单位积极参与卫生应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特大地震,地震和海啸引发了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7级核事故。全世界都在关注核事故发生后对全球的影响,我国政府更是针对这一特殊事件启动了应急响应。分会主任委员、前任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等所在单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卫生应对工作中。第八届主任委员苏旭在特殊时期发挥专家优势与特长,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上积极开展公众沟通、媒体交流和信息发布,仅接受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采访就高达60多次,为普及科学知识、消除恐慌情绪、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分会主任委员、前任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及所在单位积极参与制定国家各类应对方案,编写公众科普宣传手册,为归国人员放射性污染检测提供技术指导,为实验室检测提供技术支持,为保证我国公民的健康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1年9月,分会同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中国环境科技学会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等共同组织召开了二十一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九次会议,会议总结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后的经验和教训,就辐射安全相关问题,进一步推动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形成共识。


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驾护航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缓解新冠肺炎病例筛查和诊断的迫切需要,CT等放射诊断设备在短时间内大量配备和紧急应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的领导、委员等专家对方舱CT使用中的放射防护、质量控制等提出了很重要的建议,分会常委、委员等参与所在单位和省份开展放射防护检测工作,为新冠肺炎诊疗中CT操作人员做好放射防护,也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分会领导班子、全体委员仍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忘初心,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为核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保护工作人员和放射诊疗患者的放射防护安全而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以丰硕成果和可喜成绩向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第36卷第12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