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迎接学科发展新历程
发布日期:2021-07-22 13:04:12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浏览次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认真组织各成员单位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我国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事业起始于20世纪初,回顾近百年来学科发展历程,老一辈医务工作者功不可没。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缅怀先辈,继往开来。近十年来,耳外科、颅底外科、鼻内镜外科、咽喉显微外科、头颈肿瘤外科、听力学等三级学科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专业领域的扩大和学科疆域的扩展。大批专业人才茁壮成长,学科快速规范发展,人工听觉技术、听力学监测及评估、嗓音医学、头颈外科综合治疗、睡眠呼吸疾病综合治疗等新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多学科综合治疗、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新理念为学科增添了时代的特色;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深入为疾病诊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和前景;广泛的国际交流使中国在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举办了多次世界性的国际会议,不少专家在多个国际学会成为领军人物;中国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事业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科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近年来,分会积极组织学科发展讨论,形成学科发展共识。

1 . 鼓励前沿创新,加强转化应用,推动技术革新:21世纪以来,干细胞、生物芯片、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克隆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生物信息学等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医学研究普遍进入分子水平,亟待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的作用机制,推动临床医学向生物化、精准化、个体化、信息化的趋势迈进。目前,部分新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已经开始进行研究和应用,应充分鼓励与支持本学科青年医师迅速掌握创新技术,有效衔接应用,从而推动学科伴随科技前沿共同发展。

2 . 开展规范化临床研究,制定标准化疾病诊疗路径,建立循证医学体系:随着耳鼻咽喉疾病谱的改变,医疗模式的优化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医学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日益实用化,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等方法学越来越被接受,使得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与临床研究的支撑密不可分。对于疾病的精细化探究,需要学科围绕重点疾病规范采集、存储临床数据和生物样本,并有计划地围绕疾病发生、发展和诊疗开展科学研究和系统分析。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通过开展规范的临床研究寻找证据。

3 . 规范临床技术标准,建立共识、规范、标准与指南,提高学科整体诊疗水准:加强对各地区、各省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的规范引导,发挥区域性专科联盟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在全国范围或联盟内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适宜医疗技术下沉等,通过充分讨论和数据支撑,建立相关的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以及国内外标准与指南,在全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发出中国声音,从而提高学科的整体诊疗水平。

4 . 加强多学科协作,开展针对疾病的综合治疗策略研究,优化治疗方案:现代医学不再是各学科单打独斗的时代,多学科协作、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医学创新与进步的必然趋势。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点不尽相同,各有不同的特点与优势,应促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神经外科、口腔颅颌面科、整形外科、眼科、普外科等毗邻学科之间的有效协同,加强与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学、生物力学、信息学、遗传学、认知科学等跨学科的交叉合作,优势互补,围绕共同的疾病综合诊治目标开展全面策略研究。

5.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事业薪火相传: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搭建合理的梯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和切实保障。随着临床医学的快速进步和兼容发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可以围绕不同亚专科、亚方向和支撑体系等,营造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多渠道的人才成长路径。以学科发展为前提,建立择能选优的人才竞争机制,以及全面的责任和绩效考核体制,充分发挥学科中不同方向人才的工作动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形成推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事业薪火相传的合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首往昔,筚路蓝缕,薪火传承、再续辉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回顾历史,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迎接学科发展新的历程是我们作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肩负的共同使命。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第36卷第13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