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分会:以学科发展为基石,在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发布日期:2021-07-23 12:32:11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浏览次数:

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赵玉沛院士带领分会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组织建设管理、科普工作、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为建党百年华诞献礼。


以学术交流为引领,创办精品会议

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分会每年举行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会议,参会人员既涵盖了各省市的医学院、大型医疗机构,也包括了县级以下基层医院的普通外科医师。这些学术会议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既宣传了中华医学会在学术组织、知识传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努力,同时带动提升了全国普通外科学术水平,促进了普通外科医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尤其对基层医院临床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贯彻中华医学会关于举办精品学术会议的精神,分会多次召开全体委员会议,集体商议决定在学术会议的举办模式上进行创新,办精品会、办大会,加强继续医学教育。2011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外科周”是中国普通外科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参会代表超过1万人,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普通外科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会人员最多、影响力最深远的一次学术盛会。2013年,分会在西安成功举办了第17届全国外科学学术会议;2015年在福州举办的“2015中国外科周暨第25届国际外科、胃肠科及肿瘤科医师协会会议”;2019年,分会在成都成功举办了“2019中国外科周”。此外,外科学分会青年学组成立后于2015年4月在厦门成功举办了“2015外科青年学术研讨会”,为外科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结合学科需要,分会的16个学组分别或联合组织专题研讨会,深度探讨形成共识,指导临床实践,相应的共识均发表在国内著名期刊上,对规范我国外科医师的临床实践起到重要的作用。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国际合作

在分会的组织和引领下,中国普通外科医师积极投身国际交流,既“请进来”众多国外著名外科专家来华讲学,同时又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会议和国际交流,国外大型学术会议上出现越来越多中国外科医师的身影,使世界外科界也听到了来自中国的声音,国际影响力逐渐彰显。2010年3月,中国普通外科医生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了欧洲胰腺会议。2010年10月,中国普通外科界超过150名临床医生代表参加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第96届美洲外科医生年会。2011年“中国外科周”上,来自世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演讲者和参会代表进行学术交流。2011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97届美洲外科医生年会上,分会主任委员赵玉沛院士被授予美洲外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是目前全世界仅有的99位获此殊荣者之一,中国有超过20位外科医生在大会上进行了专题报告、演讲和壁报交流。

此外,分会逐步加强了与知名国际组织的联系,尤其是与国际外科、胃肠科及肿瘤科医师协会在多个学术领域均有合作。2015年9月在福州举办的“2015中国外科周暨第25届国际外科、胃肠科及肿瘤科医师协会会议”,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国际讲者参会并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吸引大量国外的外科同道参加本次国际论坛,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外科学在国际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在2019年“中国外科周”中,分会还与世界加速康复外科学会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中国加速康复外科研究。


坚持公益属性,积极承担社会职能

分会16个学组高度团结,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及分会的号召,积极承担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及重大专项,促进我国外科学事业不断发展。例如,由分会主任委员赵玉沛院士牵头的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胰腺癌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的转化医学研究”和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课题“中国胰腺癌诊治现状调查及规范化诊治方案的推广应用”都是在分会胰腺学组的基础上,联合国内多家大型外科中心开展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项目。

分会积极配合完成上级主管部门部署的工作,2012年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审设立了普通外科专业重点专科,委托中华医学会及分会负责此次评审的具体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分会也积极参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分会重视科普工作,将科普工作纳入分会日常工作计划,按时上报学会年度科普活动计划;积极在学术会议中设置科普环节,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促进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


总结经验,促进学科全面发展

针对学科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分会做了如下部署:

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提升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尽管我国已经开展了一些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但数量仍较少,对国际指南的制定影响仍较小。分会将搭建临床研究合作平台,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推动各成员单位进行多中心合作,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将我国巨大的病例资源优势转化为临床研究成果。

稳步加强国际交流,推进国际合作

分会作为我国外科领域的国际代言人,将鼓励、引导成员积极参与到国际学术交流中去,展现我国外科领域的原创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到国际学术组织的事务中去,发出中国声音。同时,在国际形势逐渐复杂的百年大变局中,分会还将对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承担监督职能,对于在国际学术活动中发生的侵犯我国合法权益及恶意诋毁我国声誉的行为要坚决反击。此外,分会还将为成员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与国外先进学术机构、组织的研究合作,参与到国际多中心的研究中去。

聚焦“卡脖子”问题,突破技术瓶颈

在外科领域,我们仍面临关键技术设备缺乏、高度依赖进口的问题。因此,为切实提升我国外科发展水平,改变自主研究成果落后的局面,分会将考虑积极搭建转化医学平台,为外科医生、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业提供合作平台,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我国外科发展短板,以学科交叉的方式推动原创性研究成果转化,解决外科领域“卡脖子”问题。

建立全国外科手术质量提升计划,推动外科手术规范化进程

分会考虑建立全国外科手术质量提升计划,通过制定相关手术操作规范,明确手术指征、流程,并积极向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宣讲和培训,规范手术指征及操作。通过建立全国外科手术质量提升计划数据库,录入成员机构的相关手术指标,对成员单位进行手术质控,从而规范我国外科手术流程,提高手术质量。

制定高质量循证指南,规范疾病诊治

临床指南是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我国疾病诊治在相当大程度上依靠外国指南,而缺乏我国自身的高质量临床指南。分会在提高指南数量的同时,将更注重提升指南的质量,对指南制定的过程进一步规范,使其符合循证医学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英文版本,在规范疾病诊治的同时扩大国际影响力。

搭建全国数据库平台,助力临床科研

相较之下,我国目前仍缺乏大规模、系统、全面的临床数据库,已有的数据库在数据录入、维护、使用等方面也缺乏规范性,导致无法充分利用丰富的病例资源,临床研究水平有待提升。因此,分会考虑联合各学组成员单位搭建全国范围的临床数据库,全面记录外科相关疾病的临床信息,为我国医疗现状评估及临床相关科研提供数据基础,为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第36卷第13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