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七)——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策略和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
发布日期:2022-02-08 14:58:20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作者: 浏览次数: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为我国出生缺陷首位病种,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人口健康。针对我国先心病外科缺乏早诊断早治疗、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复杂先心病术后远期疗效不佳等问题,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庄建教授带领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组成项目组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策略和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对先心病外科治疗关键技术与优化治疗策略进行系列研究,创建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提高了新生儿、婴儿早期诊断率和手术救治成功率;优化先心病外科治疗策略,把介入技术引入外科治疗,推动了先心病手术微创化;创新多种外科关键术式,实现了手术质量评价国际标准化,提高了复杂先心手术效果。该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创建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2004—2017年,项目组通过对165万例孕产妇监测,使14906例先心病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复杂危重先心病产前诊断率从25.3%上升至78.5%,活产儿先心病的检出率由3.7‰上升至7.2‰,先心病出生1周内的诊断率由21.6%上升至83.2%;建立重症先心病患儿转诊网,有效衔接了产前到产后的诊断治疗;同时改进外科和围术期治疗技术,2004年至2017年底累计完成新生儿及婴儿研究病例8249例,新生儿及婴儿手术死亡率由20%下降到1.3%,体外循环手术患儿最低体重为1120g,非体外循环手术患儿最低体重为640g,使我国新生儿和婴儿期先心病手术不再受体重的限制;2015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进行胎儿产时心脏手术,将我国先心病治疗推进至胎儿期。

优化先心病外科治疗策略

项目组在亚洲率先建立先心病外科杂交手术室并开展“一站式”外科介入治疗(2119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的外科介入治疗(1500例)、先心病外科技术与手术介入技术分期复合治疗(178例)、胎儿宫内心脏介入治疗(7例);共完成外科介入治疗研究病例3804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外科治疗;成功研发陶瓷膜先心病封堵器,产品在全球广泛应用。

创新多种外科关键术式

项目组将非内膜接触缝合技术创新应用于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初次手术,明显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和肺静脉再狭窄发生率;在国际上首创姑息性大动脉调转手术,为大动脉转位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儿提供治疗新途径;在国内率先开展对单心室的肺动脉直接与下腔静脉连接改良Fontan术和房室瓣置换术,提高了救治成功率,改善远期预后;在国内首先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先心病手术与随访数据库,2009—2017年共收集18 556例研究病例,实现了先心病外科手术质量控制与评价的国际标准化。

研究期间项目组获得专利授权共15项,牵头制定规范和共识3项,研究成果推广应用至全国132家单位,推动了先心病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先心病外科进入国际领先行列。(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第36卷第23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